近日,湛江吴川市覃巴镇覃巴村和覃巴镇第三小学的外墙悄然“换装”,一幅幅色彩斑斓、主题鲜明的特色墙绘次第铺展,原本朴素的墙面变身艺术长廊,成为当地一道亮眼风景线。这是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简称“工程学院”),为助力覃巴镇和美乡村建设,在广州派驻湛江吴川市覃巴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支持下,组织20余名师生深入基层,用画笔描绘乡村崭新风貌,以实际行动聚焦“百千万工程”,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
一墙一景蕴乡情 笔墨勾勒振兴图景
“一村一故事,一墙一风景,一画一乡情”。工程学院的师生们手持画笔,为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海边小镇精心“梳妆”,他们不仅描绘出寓教于乐的生动场景和村容整洁的宜居画面,更将对乡村发展的美好期许融入每一笔色彩,使原本普通的墙壁成为了承载乡土情怀与发展愿景的独特载体。设计团队紧扣乡村振兴主题,深挖当地文化根脉,精准对接村民期盼,巧妙融入龙门、大海、高铁、鲤鱼、书籍等元素,着力打造“农文旅融合”的视觉名片,具象化呈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振兴目标,让大家能直观感受到乡村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蓝图。
覃巴文化广场舞台鲤跃龙门
广湛同心 携手乡村振兴
这些墙绘作品所呈现的视觉元素深刻诠释了乡村发展的多重内涵:背景中一望无际的大海与轻盈飘扬的云朵,象征着乡村所依托的深厚自然生态底蕴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国风画面里鱼跃龙门的生动景象,为静态的墙面注入了勃勃生机,体现了乡村环境的和谐与活力;而高速行驶的高铁与耸立的高楼等现代元素的巧妙融入,则与传统乡土风貌形成鲜明对比又自然衔接,凸显了乡村在时代浪潮中的进步脉搏与现代化转型的坚实步伐。
广湛高铁为乡村振兴赋能
党建引领塑造文化认同,凝聚乡村精神内核
“本次墙绘以‘党建引领+专业赋能’为理念,采用‘实地考察与线上讨论融合’的工作模式,将覃巴特色文化与滨海旅游相结合,具象化村民的质朴生活与乡土风情,确保墙绘作品完美融入乡村风貌、彰显地域特色。”组织本次墙绘活动的负责人王卫静老师表示,希望通过努力让墙绘成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与改善优化居住环境的重要媒介,助力乡村振兴。
生动形象、磅礴大气的墙绘作品,不仅吸引了村民们的目光,更成为了他们闲暇时驻足欣赏的亮点。覃巴村委会书记王伟宇感慨道:“工程学院丰富多彩的手绘墙画,让那些陈旧、单调的墙壁焕发出绚烂的色彩,过去墙面斑驳开裂,现在推窗见画,连空气都变文艺了,独特的墙绘技艺既让老房子焕发新生,也让村民看到了文化的价值。”覃巴镇党委副书记陈卓凡认为,工程学院师生通过精湛的艺术形式,生动展现了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为覃巴镇增添了鲜明的文化色彩与持久的精神活力。这些美丽乡村墙绘的诞生,不仅为乡村的美丽建设增添了一抹亮色,更在潜移默化中滋养了村民们的心灵,实现了艺术赋能与共建共享的双赢局面。
近年来,工程学院深耕覃巴乡村,与当地建立起紧密的校地对接联系,持续发挥高校的人才与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此类墙绘活动已实现常态化开展,自2021年启动至今,每年学校都会选派师生深入覃巴,以画笔为媒,创作出一批又一批紧扣乡村特色、展现乡土风情的精美墙绘,用艺术点亮美丽乡村。五年来,累计绘制墙面画超百幅,总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如今,漫步覃巴镇,一面面墙绘不仅是赏心悦目的风景,更成为了深化校地合作、推动实践育人的生动教材,架起了高校与乡村之间的美育桥梁,让专业知识走出书本、扎根乡土、服务乡村。这不仅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有益探索,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让覃巴的美丽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在美育的持续赋能下,正绘就出愈发多彩厚重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刘 飞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