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校地协同育新人 药食文化润童心:广药大“药创菁苗”实践团赴罗定开展特色药学启蒙教育
2025-09-03 15:46:00
广东药科大学

  ——创新“七个一”实践模式 打通医药文化传承“最后一公里”

  2025年8月26日,广东药科大学药学院“药创菁苗”大学生社会实践团深入云浮罗定市实验小学,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药食同源文化启蒙教育活动。本次活动依托该校药学学科专业优势,与罗定市青少年宫共建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协同联动,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七个一”特色实践模块,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药学知识科普盛宴,旨在推动医药文化在基层中小学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

  一、 “一课一技”结合,筑牢安全用药知识根基

  活动首环节聚焦“安全用药”知识普及。实践团成员通过剖析不当用药的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日常购药、用药的注意事项与标准,为小学生们树立了牢固的用药安全观。在随后的“真假药材辨识”互动中,队员们拿出实物标本进行对比教学,学生们通过眼看、手摸、鼻闻,零距离掌握了药材辨别的初级技巧。药食同源植物识别技能培训则紧密结合药学相关教材,图文并茂地讲解常见植物的特征与应用,现场学生踊跃提问,气氛热烈,有效夯实了学生们的药学及生物学知识基础。

image.png

队员向学生普及“安全用药”知识

image.png

队员与学生进行“真假药材辨识”互动

  二、“一地一文”相融,探索劳动教育与自然感悟融合新模式

  理论联系实际是本次活动的突出特点。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生们在实践团成员的指导下,亲身参与了药食同源植物的选种、播种与养护全过程,在实践中掌握了种植技能,观察了草本植物的生长特性。实践团创新性地引导学生以“自然对话日记”的形式,用文字记录植物的生长轨迹与自身的劳动感悟,这不仅深化了劳动教育的意义,更搭建了一座连接青少年心灵与自然科学的桥梁,为特色实践基地的建设留下了生动的教育注脚。

image.png

队员与学生共同参与药食同源植物播种

image.png

队员组织学生撰写学生“自然对话日记”

  三、“一墙一物”互动,打造可触可感的立体文化课堂

  为让抽象的文化变得可触可感,实践团精心打造了“可触摸药材墙”。紫苏、化橘红等常见药材实物标本配以简洁明了的药膳应用图文,构成了一个直观的“立体百科全书”,深受学生欢迎。在接下来的滴胶标本手工制作环节,学生们亲手将枸杞、陈皮、薏苡仁等药材封存于滴胶中,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中医药琥珀”作品。这一创新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让中药文化以一件件可保存的实物形式得以传承。

image.png

队员与学生一同进行药材墙制作

image.png

队员与学生共同进行滴胶制作

  四、 “一模型”整合,构建药食健康的系统性思维

  活动尾声的“脏腑滋养沙盘微景观”制作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实践团预先绘制了人体脏腑模型图,引导学生分组协作,将所学药材与对应养护的脏腑进行匹配,共同搭建出完整的“药食健康微观地图”。该环节极具挑战性与趣味性,成功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系统化的健康逻辑。率先完成的小组代表兴奋地表示:“拼接沙盘的过程,让我们把今天所有学的知识都融会贯通了!”

image.png

图为“脏腑滋养沙盘微景观”

  据悉,本次“药创菁苗”罗定行活动是广东药科大学推动药学专业知识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是落实“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有益探索。活动成功构建了“专业输出—文化传播—教育赋能”的协同模式,不仅充分彰显了医药类高校服务地方、传承文化的责任担当,更为中医药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普及与传承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广药大方案”与“青春智慧”,获得了校地双方与参与学生的一致好评。

image.png

团队在罗定市实验小学门前合影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