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暑假,三位北师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简称:北师港浸大;英文简称:BNBU)学子踏上了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来自2022级传播系的谢芷薏、罗凯宁与2023级社会科学系黄婷,先后前往被称为“世界上最易受灾国家之一”的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开展了为期数周的志愿服务工作。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BNBU)学生罗凯宁(右二)在瓦努阿图
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瓦努阿图,常年面临地震、飓风、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加之基础设施有限,公共卫生系统承受着巨大压力。本次北师港浸大学生前往瓦努阿图,正是去参加由香港共享基金会在该国组织的人道主义援助项目。
香港共享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是一家2018年成立于中国香港的非政府慈善机构,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担任主席,始终致力于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医疗及公共卫生领域的人道主义援助,积极践行“民心相通”理念。
基金会代表团参与瓦努阿图独立45周年庆典
基金会在瓦努阿图重点推进“虫媒疾病防控”与“天灾备用物资包”两大项目。参与项目期间,北师港浸大学生深入当地多个社区,协助派发救灾包和救援物资,开展健康宣讲和基础体检活动,助力当地提升抗击疫情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同学们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协助团队进行摄影、采访、视频剪辑等工作,并撰写相关报告。
“这些工作也许微小,却让我们切身感受到跨越文化与国界的连结。”她们说。
有一次,一位当地社区代表告诉黄婷,自己的孙女通过基金会的活动学会了使用手摇收音机、识别登革热和选择营养食物,还主动将这些知识教给家人。这让黄婷深刻体会到了“援助”二字背后的温度:“那不仅是物资的输送,更是能力与希望的传递,让每一个个体成为改变的推动者。”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BNBU)学生谢芷薏(右一)、黄婷(右二)与社区代表交谈
项目当中,还有很多难忘时刻:完成宣讲和健康检查时当地居民们由衷的祝福,闭幕仪式自发登台歌唱的社区居民,与同行的香港青年志愿者一起工作、传播中国文化时的齐心团结,在夜晚篝火旁听当地中企负责人讲述创业经历时的触动……
这些瞬间,让她们深刻体会到了何为“民心相通”——那是跨越语言与文化、真诚相连的刹那感动;也让她们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从宏伟蓝图变为了自己亲身经历的生动实践:基础设施与经贸合作铸就了发展的骨架,而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尊重,则为发展注入了可持续的血肉。
躬身实践,才知重量。作为传播学和社会学的学生,北师港浸大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投入到真正的实践中,用亲身参与和点滴行动,为国际公益实践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讯员 黄婷 罗凯宁 谢芷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