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祈福少年勇夺国家权威顶级赛事一等奖!
热烈祝贺!
祈福英小学子
在国家级权威顶级赛事中
勇夺全国桂冠!


近日,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最高舞台之一——第二十六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在万众瞩目中落下帷幕。
作为全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赛事之一,本届竞赛以“科技赋能梦想,航空引领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74支代表队、5137名青少年精英同台竞技,在竞时竞距、航天、操控、创新四大类28个项次赛场上展开激烈角逐,用智慧与汗水书写属于中国青少年的“航天梦”。

在这场代表国内青少年航模竞技最高水平的巅峰对决中,祈福英语实验小学三位少年卢泽枫、郑其果、陈可森,以凌云之志驭风而行,凭卓越技艺破空而出,斩获多项殊荣,为学校赢得无上荣光,更在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的人才培养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A2手掷滑翔机直线距离项目中,胜负往往系于毫厘之间——力度的掌控、出手的角度、对气流的感知,皆是决定飞行轨迹的关键。面对强手如林的赛场,祈福学子沉着冷静,各展锋芒,动作标准流畅,将平日千锤百炼的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

卢泽枫与郑其果的表现堪称“教科书级”,两位同学如离弦之箭般掷出滑翔机,轻盈的机身划破空气,在空中勾勒出一道道优美而精准的弧线,以远超对手的直线飞行距离强势夺魁,双双摘得该项目一等奖!
陈可森同学亦展现出非凡实力。他凭借反复打磨的投掷技巧、对飞行原理的深刻理解与对气流变化的敏锐洞察,以出色表现荣获该项目二等奖,共同书写了属于祈福少年的荣耀篇章!


在竞争激烈的C4一级遥控电动滑翔机项目中,卢泽枫与郑其果再度披挂上阵,他们临危不乱,精准把控飞行速度与轨迹,灵活调整战术策略,二人凭借出色的稳定性和卓越的临场发挥,双双荣获该项目优胜奖。

陈可森同样不负众望。他深入钻研机型性能,将理论知识与实操经验紧密结合,操控过程稳健流畅,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斩获该项目三等奖!

此次全国赛获奖,不仅是三位选手平日刻苦训练的成果,更彰显了祈福英语实验小学在青少年科技教育领域的卓越成效。
祈福英语实验小学秉承“全人教育”理念,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心理素质等核心素养的培育,并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硬核的设施设备、完善的科技教育体系、专业的指导教师团队……培育了一批批人才!多年来,学校在多个赛事中获得国际级、国家级、省、市级大奖,如无人机大赛、小小科学家、中国“芯”助力中国梦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世界机器人大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NOC)、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青少年创新思维及科技实践大赛、少年硅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创意编程等等荣获大奖,荣誉榜单持续刷新!祈福英语实验学校也是全国唯一连续24次获得国际发明金奖的学校!


多年来,祈福英语实验小学在深耕优质双语核心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始终以“读书工程”“养成教育工程”“科创教育工程” 三大工程为重要抓手,深度践行 “五育并举” 育人理念。这三大工程不仅贯穿学生全面发展的全过程,更有机融入学校整体课程体系,构建起融人文底蕴、品格修养与创新精神于一体的育人新格局及高质量的教育平台,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定坚实根基!
其中,学科创教育课程体系从基础科创知识传授到高阶实践能力培养,形成了分层化、系统化、递进式的教学链条,已成为学校一大亮点。这一体系不仅为学子当下探索科技奥秘、提升创新素养提供了有力支撑,更能为其未来适应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从容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在科技创新领域深耕成长筑牢根基,助力学子在未来发展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与创造力,成长为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
少年强则国强,科技兴则民族兴!从校园实验室到国内外竞赛场,祈福英语实验小学少年们用行动证明:少年的肩上,不仅能扛得起书本与笔,更能托得起梦想与未来!这些“小科学家”们,是中国青少年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时代写照,也是国家对科技兴国的坚定信念!

祈福英语实验小学将继续肩负育人使命,深化科技教育改革,拓展创新实践路径,为更多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坚信,在祈福英语实验小学这片科技教育的沃土上,将会有更多少年接过科技创新的接力棒!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少年以科技为翼,中国的“航天梦”、“强国梦”,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