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登讲台到深耕教坛二十七载,她将人生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初三毕业班英语教学;从珠江三角洲到粤西沿海、黔西北高原,她跨越千里送教帮扶,用教育者的热忱与专业,为薄弱地区的孩子点亮一盏盏希望的灯。
她,就是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桥兴中学英语教师陈婉冰。
初心如磐,二十年如一日坚守毕业班
1998年,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的陈婉冰被分配到广州市沙湾象骏中学。报到的第一天,校长问她:“初三缺一个能扛事的老师,你愿意接吗?”她没有犹豫,用力点头。这一接,就是二十年。
陈婉冰老师在桥兴中学教学中
二十年如一日,陈婉冰老师始终坚守在初三英语教学一线。清晨六点起床,一边做早餐、运动,一边规划一天的教学;晚上常常忙至深夜才回家。学生的面孔年年不同,但她“既要夯实基础,又要点燃兴趣”的教学初心始终未变。
“教毕业班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与每一届学生共同翻越‘英语山’的独特旅程。”陈婉冰老师这样理解她的工作。她善于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竞争激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她坚持因材施教,把单词表拆成“每日10词”,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循序渐进;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拓展小灶”,引入英文歌曲、动画和短篇故事,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2022届有一名男生,一模英语只考了65分。陈婉冰老师在教室后墙设置“进步树”,学生每背会10个单词、听说达到一定分数,就能获得一颗星星。这名男生靠着“攒星星”的动力,中考英语竟冲到了106分。他说:“看到满墙的星星,我就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创新管理,构建民主和谐班集体
在长期担任初三班主任和年级组长期间,陈婉冰老师打破传统班级管理模式,推行“去中心化”和“学生赋能”理念。她将班级事务划分为学习互助、活动策划、纪律监督等动态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管理。班级公约由师生共同商议制定,对违规行为由纪律组召开“听证会”集体讨论处理方案,极大增强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归属感。
她还积极拓展家校协同育人空间,建立班级微信号,定期推送学生活动剪影与成长故事;举办“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坊,形成育人合力。她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多次被评为校级和区级“先进班集体”。
支教帮扶,跨越山海传递教育温度
教育均衡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诚付出。2017年,陈婉冰老师被聘为番禺区“步步高工程”初中英语带头人培训工作室指导老师,从此踏上了教育帮扶之路。
陈婉冰老师贵州支教和学生在一起
2021年深秋,她奔赴贵州威宁保家中学支教。面对高原寒冷的气候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现实,她迅速调整教学策略,融合趣味教学法与当地学情,设计出一套适合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案。她利用多媒体展示多彩的外部世界,把知识编成趣味对话和故事,让原本沉闷的课堂变成学生的“知识乐园”。短短一个月,孩子们从不敢开口到主动说英语、争相上台表演,那些渴求知识的眼神成为她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陈婉冰在湛江支教集体备课
2022年夏天,陈婉冰老师再次出发,前往湛江市霞山区第十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融入式帮扶。在那里,她既是班主任,又是英语教师,还积极参与区域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她开设示范课、举办专题讲座、参与集体备课,毫无保留地分享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课余时间,她走进学生家庭进行家访,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甚至在疫情期间穿上防护服,协助学校完成核酸检测和物资调配工作。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摇动和推动。”陈婉冰老师说。
硕果累累,二十七载耕耘育桃李
陈婉冰老师深耕教育27年,其中20年坚守初三毕业班,还历任13年年级组长、12年班主任、3年英语科组长。
27年来,陈婉冰先后被评为番禺区优秀教师、湛江市霞山区优秀支教教师、广州市骨干教师、广州市骨干班主任、广州市优秀教师,并两度荣获“广州市优秀中小学班主任”称号。
在学生眼中,她是严慈相济的良师;在同事心中,她是专业敬业的榜样;在家乡和支教地,她更是备受尊敬的教育使者。然而对她而言,教育从来不仅仅是一份职业,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
“初三教学像老农种庄稼,既要懂节气(教学规律),也要懂禾苗(学生特点)。最重要的是,始终相信每颗种子都有破土而出的力量。”陈婉冰老师说,“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在他们冲刺的路上,既当垫脚石,也做鼓掌人。”
如今,陈婉冰老师依然活跃在教学一线,继续用爽朗的笑声驱散学生成长的迷雾,用智慧的启迪点燃学生求知的星火。她说,只要站在讲台上,就能感受到无比的幸福和充实。
教育之路漫长,唯有点灯前行。陈婉冰老师用27年的坚守诠释了何为“师者初心”,用跨越山海的支教行动彰显了当代教育人的责任与担当。她不仅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更是推动教育公平的践行者,无愧为新时代优秀人民教师的典范。
来源:市桥桥兴中学
编辑: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