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由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专业人才教育工作部指导,广东演讲学会主办,广东网络广播电视台教育频道、广州红姐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东演讲学会青少儿口才分会等单位共同承办2025年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阅读有我”演说大赛在广州开发区第二小学北校区正式启动。
活动当日,现场嘉宾云集,来自珠三角地区的中小学校校长、德育主任、语文科组长、学生、家长以及文化机构、新闻媒体记者等400多人出席盛会。来宾们先行参观校园,文化长廊,作品展览、教室图书角、图书馆……处处感受到“微笑教育”的理念,给大家留下了美好印象。
因“阅”相聚,精彩开场
活动开场后,广州开发区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李娟校长率先致辞,深刻阐述了大赛的重要意义,让在场众人对比赛充满期待。
随后,开发区二小师生带来精彩节目。学生朗诵的《上春山》,让国学经典焕发生机;北校区教师诵读团队表演的《微笑的温度》,展现出阅读赋予的灵感与力量,赢得阵阵掌声。
接着,广东演讲学会常务副会长郑宏彪详细讲解了“阅读有我”演说大赛规则、赛程及奖项设置,使大家对比赛流程有了清晰认知。
多方共话阅读经
之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语文教育学教研室主任余新明博士围绕明朝诗人于谦《观书》一诗中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进行分享,助力教师提升阅读深度与教学高度。
广州市第六届、第七届人民政府督学,黄埔区教育评估和教师服务中心原主任熊跃农深情地回忆阅读带给自己的收获:“青年时代条件艰苦,教学极度匮乏,没有互联网,书店里的辅导书也难寻踪迹。但对知识的渴望,让他找到了独特的阅读方式——手抄。几年间积累的资料摞起来足有一米多高,这些资料,是知识的 “宝藏”,也是我奋斗历程的珍贵见证。”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严钦熙校长认为,“阅读有我”演说大赛其实就是知识和思想的输入与输出。如果说阅读是输入的话,写作演讲就是输出。他还分享了自己从2009年坚持至今已16年的剪报经历,以及学校提供表达途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每周一早上升旗仪式中的《国旗下的讲话》,每学年有70多个人参与,至今已有逾千名学生进行了演讲。
东莞市麻涌镇大步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杨秋霆以《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人生底色》为主题,从“思之:文化为根,阅读铸魂:行之:多维联动,创新实践:成之:书香满园,硕果盈枝”三个方面进行分享。学校积极开展经典诵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营造出快乐、浓郁的省级“书香校园”,走出了一条书香浸润生命的教育之路。
广州开发区二小的禤淑贞老师是孩子阅读之路的“点灯人”,开拓阅读天地,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她经常带着孩子们到图书馆、绘本角,还给孩子、家长们推荐相关书籍。每个学期进行绘本图书漂流,班级之间定期交换彼此的绘本。同时不断创新阅读形式,如小组共读一本书、创编现代诗歌集等,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思。
热爱阅读的四2班陈苑青同学有三个小秘诀——一是找到“书朋友”。她喜欢对写作有帮助的书籍,比如精彩纷呈的名著、优美灵动的短诗等。二是建造“专注小屋”。她常记班主任苏老师的教导:“学习需要良好的环境,在嘈杂脏乱的环境中,人容易心烦意乱,大脑难以保持专注。家中整洁安静的环境帮助她更好地进入阅读世界。三是当小老师。上周她给弟弟讲《窗边的小豆豆》时,突然明白了巴学园为什么用电车当教室。她说阅读后输出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苑青同学的妈妈邢菊以身作则,自己每天坚持阅读,还创造安静的家庭阅读氛围,设定固定的阅读时间,选取合适的书籍。在指导孩子阅读方面,她也颇有心得:一是随身携带字典、词典,外出时可以把电话手表、电子工具用起来,查阅生词僻字。二是读书时在书本上勾圈画点做标注。三是做读书笔记。她还温馨提醒家长:亲子阅读要有耐心,避免负面情绪,常鼓励孩子。“ 阅读有我 ”演说大赛就是非常好的阅读运用平台,她会和孩子一起参赛。参赛的过程就是漫步于墨香与智慧的成长之旅。
即兴演讲,点燃现场热情
各方代表分享后进行激动人心的启动环节,众多嘉宾共同上台,随着现场倒计时结束,大赛正式启动。
广东省演讲学会会长孙朝阳以简短的即兴演讲作了总结。他结合开发区二小“微笑教育”理念亲切地与孩子们互动,现场笑语不断,热情澎湃。最后,他还幽默风趣地以自己的名字和开发区二小校歌中的“沐浴春风,一路花香,我们热情拥抱朝阳”相应结尾,瞬间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面对这次大赛,要微笑而来!”让人感受到微笑的力量,也见证了即兴演讲的魅力,为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杨红 王霞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