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县联动深耕课堂  研教融合赋能成长——玉林师范学院联合博白县开展研究生教学实践暨“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课堂共建交流活动在博白镇第一小学举行
				
				
				  为深化高校与地方基础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助力研究生提升教育实践认知能力,同时充分展示博白县新课程目标教学实践成效,搭建教育教学成果互鉴平台,10月24日,玉林师范学院联合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在博白县博白镇第一小学开展研究生教学实践暨“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课堂共建交流活动。活动分为“名师示范课、专题讲座、教学经验分享交流、活动总结”等四个环节。

  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和小军、教育教学秘书田欢妤、教育科学学院行业导师李春红、吴源源、谢丽丽,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卢啸,博白镇第一小学党委书记林东明、校长黄丹东,以及博白县教研室小学组各学科教研员、玉林师范学院在读研究生代表、博白县城区各小学骨干教师代表、博白镇第一小学语文与数学全体教师共20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由玉林师范学院、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联合主办,博白县博白镇第一小学承办,由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小学组语文教研员苏春兰主持。

  活动伊始,与会人员在学生讲解员的引领下,参观了该校和雅“阅动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成果展核心展区。展区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和雅“阅动课堂”教学模式折叠屏风展区、师生艺术作品展区、多元改革实践成果展区与整本书阅读成果展区。各板块内容层层递进,全方位呈现该校“和雅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足迹。


  课堂展示环节,该校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骨干教师许程华、学校骨干教师李丽娟,分别执教四年级语文《芙蓉楼送辛渐》与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两位老师均以现场课形式生动展现和雅“阅动课堂”教学模式“阅(乐)之入境、阅(悦)之以渔、阅(跃)之当测、阅(越)之延展”的四个流程。两堂课均以学生为主体,小组互动与师生交流贯穿全程,学生主动展示成果、大胆提问,在自主探究中构建知识体系。课堂氛围既井然有序又灵动鲜活,充分体现和雅“阅动课堂”特色,为“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践应用提供优质范例。

  讲座环节,该校党委书记林东明以《涵养和雅之气,赋能生命成长——和雅“阅动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为题,分享了该校在和雅“阅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历程与实践成果,并围绕“实施框架、模式解读、实践策略、成效影响”四大核心维度展开详细阐述。林书记强调,经过持续实践,和雅“阅动课堂”不仅有效激活了课堂生命力,推动学生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加速教师专业成长,更显著提升了学校办学质量与声誉,在县域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为博白县课堂教学改革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杨国绍作《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程目标教学例说——以<圆的认识>为例》专题讲座。他介绍博白县“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继承传统教改经验,以“依标导学、先学后教、当堂测评”为核心,通过“明标导入—依标导学—对标释疑—达标测评”四环节及“四化”策略、“四能”培养构建“主线+N”模式。他还强调要渗透思政教育,为一线教师精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落实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实效指明方向。

  互动交流环节 ,在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卢啸的引导下,双方围绕“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如何落地课堂”“高校与基础教育协同育人路径”两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内容覆盖教学目标定位、活动设计优化及评价方式创新等关键维度。在其推动下,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与研究生的理论思考深度交融,不仅为博白县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具体思路,更明确了知识目标与核心素养共同培养的路径,确保交流成果能切实服务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最后,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和小军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此次活动搭建了高校与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优质平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赋能。和小军强调,博白县“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兼具传统根基与现代活力,发展潜力巨大。他希望双方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合作,推动玉林市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标志着玉林师范学院与博白县在协同育人领域迈出坚实一步。更依托双方深厚的教育联结,为与会人员搭建互学互研的优质平台。今后,双方将以课堂共建为核心,持续推动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成果共研,让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同频共振,共同书写博白县基础教育改革与玉林师范学院师范人才培养的崭新篇章。
  (通讯员:庞琳 郑旭雁 庞芳舒)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