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扎根乡村振兴路,担当谱写四乐幸福图——广商院学子赴陆川县珊罗镇四乐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拓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延,不断强化高校赋能乡村振兴的载体和形式,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数智赋能‘香’韵橘红,助力水亭乡村振兴”实践团继续前行,于2025年7月13日下午到达陆川县珊罗镇四乐村,持续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青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组织共建促发展,同心向党启新程
7月13日下午,实践团抵达陆川县珊罗镇四乐村,与村干部在村委会议室召开支部结对共建座谈会,积极推进财金学院党总支与四乐村党总支结对共建。会上,双方共同探讨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和发展共谋的新路径,加强常态化推进支教帮扶、产业赋能、文化共建等行动的实践形式,实施校村结对共建,搭建起高校教育资源下沉乡村的桥梁。当朝气蓬勃的社会实践团遇上扎根群众一线的基层党组织,一场“青春活力”与“基层智慧”的碰撞,正催生出别样的共建风景,广商院青年学子将持续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积极发挥青年力量,扎根乡土、服务基层。

珊罗镇人民政府张志高书记(左二)、财金学院党总支谭序光书记(右二)出席结对共建仪式

珊罗镇人民政府张志高书记(右一)、财金学院党总支谭序光书记(左一)、驻村第一书记李夏钦(中间)进行结对共建挂牌

结对共建仪式合影
校地携手筑防线,共护少年平安行
7月14日上午,实践团来到陆川县珊罗镇四乐小学良救教学点开展暑期防溺水和交通安全主题宣讲活动。精美而简洁的课件,着重强调防溺水“六不准”原则和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亲切而温柔的讲述,深深吸引了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动画短片详细阐述了溺水和违反交通规则的危险性,进一步强化了小朋友防溺水和交通安全的意识。通过开展防溺水和交通安全主题活动,针对乡村留守儿童暑期监管薄弱问题,发挥高校青年学子专业优势,以积极的社会实践助力基层治理,不仅能增强四乐村儿童自我保护能力,还能在未来形成可持续的安全教育合作模式,不断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防溺水和交通安全主题宣讲现场

防溺水和交通安全主题宣讲活动合影
数智赋能“促”产业,探索香料“活”脉络
7月14日下午,实践团到达广西玉林市福达国际香料物流港,探寻“香料”这一独特产业在乡村振兴路上的故事。在四乐村党总支书记朱承良和驻村第一书记李夏钦的带领下,陆续走进广西顶峰香料、韦迪玉香辛料、广西玉林柏悦仓储有限责任公司、陆川县广裕冷库等十余家企业,实地调研香料产业的发展情况。
据了解,香料不仅是烹饪的调味品,更是药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药食同源”的传统智慧,体现了香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其品质直接影响价格,颜色、颗粒干净程度、年份以及规格尺寸都是定价的关键因素。调研期间,实践团成员分组合作,逐一走访和发放调查问卷,积极收集香料产业在数据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背景下的发展现状与需求,为后续技术赋能发展提供参考数据。

韦丹迪香辛料老板韦丹迪(左一)讲解“药食同源”

四乐村党总支书记朱承良(左一)驻村第一书记李夏钦(右五)带领实践团参观陆川县广裕冷库
“群众夜话”暖民心,“直播赋能”促振兴
7月14日晚,陆川县珊罗镇四乐村的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一场结合当地党建特色活动“群众夜话”的直播培训正在拉开帷幕。“群众夜话”,也是“干群夜话”,已经成为四乐村村干部与群众对话的有效阵地。实践团结合专业所学,聚焦当下乡村发展需求,为村民们带来实用的直播技能培训,详细讲解手机支架架设、直播间背景选择、镜头表达和与观众互动等内容。同时,现场直播“群众夜话”全过程,活动氛围温馨而热烈,让村民在欢声笑语中了解直播、熟悉直播。广商院青年学子以“群众夜话”为平台开展直播培训,旨在帮助村民掌握数字化营销新方法,为当地特色产品香料等农产品拓展销路、提升知名度提供有力支持,积极推动“直播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与经济发展。

四乐村第一书记李夏钦(左一)和实践团成员直播介绍四乐村地方特色

“群众夜话”活动直播现场
温情暖入老人心,青春绘就振兴景
7月15-16日,实践团走进陆川县珊罗镇四乐村困难老人家中,与老人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身体与起居,了解他们的收入来源、家庭劳动力等情况,主动关心和爱护困难老人。通过深入乡村面对面的交流,青年学子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关爱乡村困难群体的重要意义。作为新时代青年,广商院学子将把这份责任铭记于心,继续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奉献社会,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四乐村第一书记李夏钦(右四)带领实践团成员慰问困难老人
活动期间,实践团在四乐村良救小学旁的篮球场开展“乡村振兴”主题文化墙彩绘活动。他们积极向现场的村民征求意见,与村民、儿童共同手持画笔,将艺术创作与乡村发展紧密结合,文化墙上逐渐呈现出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和美乡村”“文明乡村,幸福家园”等标语,与现场村民笑容交相辉映。色彩斑斓的文化墙绘成为村内新晋“打卡点”,激发了村民对家乡发展的热议。颜料会褪色,但乡村振兴的精神永远鲜活,文化墙彩绘既美化了四乐村的生活环境,也促进了广商院青年学子“让艺术扎根乡土”的社会实践。

四乐村第一书记李夏钦(左二)和实践团成员正在绘制文化墙

四乐村绘制完成的文化墙
乡村振兴,强国有我。广商院“数智赋能‘香’韵橘红,助力水亭乡村振兴”实践团积极以产业调研锚定方向,以技术赋能破解难题,以文化营造凝聚乡情,以民生服务践行初心,多维度推动四乐村产业提质、文化铸魂、生态增效与治理升级。他们将课堂知识转化为乡村振兴实践,在服务“三农”的生动课堂中淬炼本领,彰显新时代青年与祖国同行、与乡村共进的使命担当。
(通讯员:黄海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