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按需设计—基层送教—本土就业” 培育工匠人才赋能茶乡振兴
2025-10-22 16:42:00
中国教育在线广西分站
  在梧州苍梧县六堡镇的茶园边,工匠李师傅正与工友共同建造一座融合传统风格与现代功能的特色茶仓。“以前盖房靠经验,现在通过培训学会了看图纸、算材料,连房屋设计都能上手了!”他自豪地说。
梧州市乡村工匠(六堡镇)培训班
  李师傅的变化,正是梧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将乡村建设工匠培训与茶产业振兴深度融合、激活乡土人才活力的生动实践。通过“按需设计—基层送教—本土就业”的培训模式,一批批掌握新技能的乡土工匠,正成为推动梧州茶产业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
  紧贴产业需求,推行“点单教学”
  双方在推进工匠培训过程中以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当地以茶为主导的乡村产业特色,摒弃“大水漫灌”,推行“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精准“点单教学”模式。
  以六堡茶核心产区为例,许多村庄面临传统茶仓改造、茶园景观提升、茶旅设施配套等现实需求。由梧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组织绿色建材、民宿设计等领域的专业教师和技术能手,把课堂搬到茶园旁、村屋前,围绕茶产业升级中亟需的技能开展实训,真正实现“培训内容从产业中来,技能应用到产业中去”。据统计,参训工匠已直接参与完成茶仓改造、景观提升等项目5个,推动核心产区年新增茶旅融合项目投资额超过1000万元。
  “我们着力推动教学资源下沉产业一线,通过在茶园现场组织教学,确保工匠们能够掌握像茶仓通风、防潮等现代茶产业亟需的技能,有效提升了培训的实用性。”梧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莫伟坚介绍道。
  建强师资队伍,推动技术落地
  为确保培训精准对接实践,梧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整合高校教师、企业高级技师和党员工匠标兵等多方专业力量,组建一个多元的、动态更新的“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师资库”,根据各地在产业发展、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等方面的具体需要,能够及时匹配相应领域专家,开展“一对一”送教上门,实现资源与需求的高效对接。
  蒙山县长坪乡六坪村作为梧州市首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其党支部书记曾坦言:“我们一直想发展旅游,但老房子如何在保留传统风貌的同时,又能让它们适宜居住?这个问题一度让我们很困扰。”
梧州市乡村工匠(蒙山)培训班
  面对这一难题,双方迅速响应,协调专业师资力量予以支持。不仅安排了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古建筑专业教师,还特别引入了具备民宿改造实战经验的企业技师,把课堂直接设在村里。据了解,经过系统培训的工匠队伍已成功应用于该村传统村落改造项目,累计修复民宿15栋,为村集体增收超200万元,形成了“培训—实践—增收”的良性循环。
  促进人才扎根,破解外流困境
  为推动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双方通过构建“培训—就业—服务”的闭环机制,鼓励并引导参训工匠持续服务本地乡村建设,有效破解了人才外流难题。
  在这一过程中,“党员工匠先锋行动”发挥了关键引领作用。依托“1+N”师徒结对机制,党员工匠带领学员组建服务队,全面参与农房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乡村旅游设施提升等项目,将所学技能直接应用于家乡建设,并在实践中带动更多村民投身发展。
  “培训不仅让我们技能有了提升,更让我们能亲手建设家乡,这种成就感远胜外出打工。”一位党员工匠如是说。
梧州市产业工人(蒙山)培训班
  如今,像李师傅这样扎根乡土的工匠,已成为梧州乡村一道新的风景。他们手握技艺,建设家园,让记忆中的乡土在匠心巧思中焕发新生。截至目前,培训已覆盖全市7个县(市、区),累计培训1600余人,为加快打造“一极三城”“建设四个梧州”注入了坚实而持久的人才动力。
  (文/梧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许冰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甘本宇 图/梧州市建筑业培训中心 麦超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