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的物理化学博士王壹的多样人生
2023-06-29 14:58:00
贵阳学院

  博士名片

  王壹,内蒙古呼伦贝尔人,1986年7月生。贵阳学院教授,201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学院,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水系离子电池材料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基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教育厅特色重点实验室项目,贵州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2篇;获发明专利6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南明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贵阳市青工委主任、九三学社贵阳学院支社主任委员;中国化学学会会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储能专委会委员;贵州省教育厅先进绿色储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文核心期刊《电子元件和材料》青年编委,多个SCI期刊审稿人。

  求学时期:良师教导崭头角

  三十多年前,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一个叫做甘河的小镇里,幼年的王壹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与新能源电池材料研究结下不解之缘,更想不到,自己会选择在爽爽的贵阳科研和生活,成为一名“新贵阳人”。他从市重点高中考上内蒙古民族大学,研究生时期在云南师范大学化学系进行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小镇青年的勤奋执着一直流淌在他的血液里。出于对中山大学浓厚学术氛围的憧憬,他读博时报考了中山大学化学学院。至此,王壹的人生都能称得上顺利。直到读博第一年时,“真正的压力来了。那时,看到周围的同学都渐渐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我做了半年的科研依然停滞不前,心里真的很慌,而且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走的这条道路到底对不对。”此时,王壹的博导杨洋溢教授给了他重要的鼓励与指引。“杨老师强调,搞研究、做学术是一个漫长、甚至是伴随终生的事。”王壹说,“我的导师传递给我的,就是不论遇到什么事,都要想着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一定会迎来柳暗花明。”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引下,他重新静下心来沉淀自己、积累经验。经历了多少个通宵达旦后,他终于看到了希望,科研取得了突破,完成了他的第一篇SCI文章。2016年,他和师弟们一起参加广东省第六届材料创新大赛,项目获得研究生组三等奖。直到那以后,他才真正明白了坚持的重要性。王壹在读博期间,获得了“中山大学优秀研究生”“芙兰奖学金三等奖”等荣誉。

  在黔扎根:科研选择定道路

  2017年5月,王壹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来到贵阳学院。到贵阳后,他很快适应并喜欢上了这里。他想充分了解贵州本土的需求情况后,结合自己博士时选择的科研方向再继续深耕。经过多次实地调研,他了解到高速发展的贵州汇聚了不少新能源材料企业,也看见了贵州后发赶超的政策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熬过数不清的查看资料的不眠之夜,经过深思熟虑,他选择放弃自己曾小有建树的科研方向,决定从事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究。博士的转型非常困难,因为这意味着放弃了原来的学术积累,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但王壹毅然投身新能源电池材料研发,因为他看见了这个方向服务贵州发展大局、造福一方产业的可能性。水系锌离子电池是新能源电池材料研发的一个创新方向。传统锂离子电池虽然具有高能量密度的优点,但匮乏的锂资源和的有机电解液存在易燃安全隐患等问题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应用。而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理论比容量高、氧化还原电位低、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等优点,是颇有前景的规模化储能技术,是目前最有前景的商用锂离子电池替代品之一。道路定好了,接下来就是数不清的坎坷和坚持。即使在学校的寒暑假期间,王壹仍然会每天8点到实验室,一工作就经常到深夜。饿了,啃几口面包,困了,实验服也不脱,趴在桌子上睡一会,“我用电化学工作站的时间比陪我女朋友的时间多出了太多。”王壹笑言。他和同事及学生们不停地摸索合成条件,反复验证实验结果,只为了寻找新能源电池的最佳性能。2021年,他用一种简单水热法对商业化的V2O5(五氧化二钒,一种电极材料)进行处理后,得到一种新型高容量的锌离子电池钒基正极材料,该正极的电容高达372.2 mAh/g,超过了商品化的V2O5正极材料(VO,238.6 mAh/g)。他还总结了提升水系锌基电池比容量的方法和近年来构筑稳定锌负极的主要方法和组装新型电池结构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锌离子材料研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关于此种新能源电池材料的一系列研究结果一经面世,就获得了国际主流期刊Small Method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的垂青并得到发表。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他先后获批主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基金等项目。2023年4月,贵阳学院召开教学科研大会,王壹作为科研代表教师发言。他谦虚地说,这一点成绩都得益于贵州良好的政策支撑,学校宽广平台的支持和大家一起努力坚持的结果,不是他一人的功劳。

  教师生涯:亦师亦友伴成长

  教书育人也是王壹的价值追求,对学生的高度负责驱使他不断思考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他认为很多学生毕业之后在工作岗位会去参与、承担很多应用项目,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大学里更应该帮他们打牢理论基础、提高实操能力。在王壹的课堂上,学生们掌握了电池材料的专业基本知识和测试电池材料的方法,培养了科研兴趣和素养。在王壹的指导下,很多参加专业比赛的学生提高了专业素质、开阔了眼界。每当学生来找他寻求学习上或生活上的帮助时,他总是对每一位学生都热情地回复并给出适当的建议,王壹坦言,和学生交朋友的心得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他的学生毕业后,有的继续到深圳大学、湖北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有的去到材料企业成为了技术骨干。“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王壹说。他曾获得贵阳学院第八届青年教师比赛优秀奖和2022年贵阳学院优秀教师称号,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央引导地方发展专项基金1项、贵州省教育厅特色重点实验室1项;已主持完成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1项、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计划项目1项、贵阳学院学科建设1项,指导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6项。

  社会贡献:助学建言促发展

  怀着对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宗旨的崇敬与向往,2020年,王壹成为了九三学社的一员。因为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卓著的专业成绩,他很快被任命为九三学社贵阳市青工委主任。担任主任以来,他协同组织省市两级九三学社青工委联合举办九三学社贵州省青年论坛暨贵阳市科学论坛,促进青年社员交流、增强组织活力;组织社员与省青工委一同赴赫章安乐溪乡、铁匠乡开展“同心”助学活动,向10名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每人捐赠助学金,团结汇聚更多爱心人士伸出温暖之手,关爱困难学子。作为南明区政协委员,2022和2023年,他分别提交《关于南明区高校材料专业学生培养、就业问题与建议》和《关于南明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平台搭建的建议》两份提案,并参加龙洞堡街道精准建言活动,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和认可。作为九三学社贵阳学院支社主任委员,他组织支社赴遵义市播州区惠民社区、贵州百讯智汇科技有限公司、凯瑞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围绕大数据、电子信息、旅游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开展调研活动,他参与撰写的《贵州省新能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获贵州省九三学社2022年度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在疫情防控时期,王壹不忘使命担当,与支社社员同心协力、主动作为,全力参与疫情防控志愿者工作,获得抗疫志愿者、2022年南明区最美抗疫志愿者荣誉称号。通过上述支社活动的开展,贵阳学院支社也荣获2022年度九三学社贵阳市优秀支社称号。

  敬业是王壹的坚守,奉献是王壹的追求,在多样的人生中,博士王壹将扎根贵州这片发展的热土,坚持再坚持,走好科研之路、教学之路、服务社会之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