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许粟副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Food Chemistry》(IF:9.8,中科院1区top期刊)发表题为“Substrate cultivation system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Hongyan’ strawberry fruits compared with the soil cultivation system”的原创性研究论文。许粟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学校2022级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研究生史大娟为第二作者,孟令帅副教授为通讯作者,贵阳学院为第一单位。
本研究通过理化及感官评价,以及电子鼻、GC-MS和GC-IMS分析,探究了基质栽培系统对‘红颜’草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栽培系统显著促进了草莓中总酸、维生素C、总酚以及酯类、醇类和酸类等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此外,它还提高了果实的硬度、酸度、香气强度和色泽。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ROAV分析表明,基质栽培系统促进了绿色、花香、柑橘和木质香味的呈现,同时也引入了独特的焦糖和薄荷风味。通过VIP值分析,三个关键的理化参数和几种重要的挥发性酯类、醇类和醛类被确定为区分基质栽培系统和土壤栽培系统种植草莓的重要生物标志物。相关性分析揭示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之间的显著关系,特别是酯类、醛类和醇类,以及环境温度、基质温度、施肥频率与理化性质和特征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之间的显著正相关性。
该研究成果得到了贵州省食品风味感知及品质调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药食两用资源特征风味感知及品质调控工程研究中心、贵阳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科研项目等基金的支持。
近年来,学校持续推进高层次科研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工作,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服务社会,推动学校科研人员持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