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从校园到田埂:铜仁幼专驻村工作队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
2025-09-19 15:33:00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为持续赋能乡村振兴,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铜仁幼儿师专)精准选派驻村干部奔赴乡村振兴主战场,他们是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从书香弥漫的校园奔赴乡土田野,以知识为笔、以实干为墨,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接棒奋斗。此刻,他们正经历着从高校教师到农村工作者的角色蜕变,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领域深耕细作,于泥土芬芳中书写着新时代知识青年的基层答卷。

“教育+产业”双轮驱动,绘就凉湾村振兴新图景

  苏流芳是铜仁幼儿师专派驻碧江区川硐街道凉湾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自驻村以来她以一抹鲜亮的“党员红”勾勒出“教育+产业”的生动实践。这位年轻的党员干部,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解决好“服务老、养育小、让中青年发展好”等群众最关切的实事,她整合学校资源,在凉湾村开设“为仁·陪伴”“为仁·康乐”“为仁·耕耘”三个课堂,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志愿者到村开展课业辅导、健康体检、助农丰收等活动,累计举办90余期,惠及儿童、中老年人1800余人次。在产业振兴方面,她积极拓展“线上助农+线下销售”双渠道,通过抖音助农、单位团购等方式,帮助村民销售蜂蜜、土鸡蛋、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实现月均销售额1万余元,带动该村农户增收致富。


苏流芳帮助农户销售水果

  “教育点亮心灯,产业夯实根基”是苏流芳的驻村哲学。在她推动下,该村实现了教育帮扶与产业振兴的互促共进。

脚步丈量民情,油茶果铺就竹田村致富路

  “叔,最近身体好些了吗?低保金按时到账了吗?”这样的暖心对话,已成为碧江区坝黄镇竹田村第一书记黄林的日常。驻村以来,他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的工作法,通过“入户”“板凳会”“院坝谈”等形式,与村民闲话家常,嘘寒问暖,力求做到对每一户的情况都熟知于心,为村民们排忧解难,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目前累计走访120余户,为群众解决了低保申领、医疗救助等困难问题,被村民亲切称为“知心书记”。


黄林入户走访


黄林了解村民农作物生产情况

  “组织选派驻村既是信任更是责任。”黄林表示。在乡村振兴一线,他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以“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在竹田村发展油茶产业,全村共种植油茶2300余亩,其中流转给山茶公司810亩,年均群众收获油茶果4万余斤。此外,该村还大力发展大豆套种玉米,村集体经济利用耕地保护和农户管护方式,种植3大豆套玉米,实现了“一地双收”的产业效益。“把论文写在田野上”的驻村誓言,如今已化作金秋时节枝头沉甸甸的油茶果,映照在村民洋溢着丰收喜悦的笑脸上。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他还联合学校实施“为仁·筑基、为仁·立志、为仁·敬老、为仁·绘景”“四项行动”,通过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为留守儿童开设课业辅导班,为村里绘制文化墙等,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退役军人变身“泥哨村管家”严谨作风守护乡土

  “部队教会我,哪里需要就扎根到哪里!”这是退役军人张国伦的驻村宣言。今年5月,在铜仁幼儿师专后勤处工作六年的退役军人张国伦,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奔赴碧江区坝黄镇泥哨村开展驻村帮扶。16年军旅生涯锻造的钢铁意志,如今化作乡村振兴路上的坚实足迹——在泥哨村贵龙组地质灾害点,他挨家挨户讲解避险知识和相关政策;在坝黄镇举办的端午龙舟赛现场,他维持秩序时专注的神情被村民称为“最紧张的志愿者”;在老屋前俯身倾听群众诉求的身影,更定格成“战友式干群关系”的生动写照。


张国伦入户走访

  为帮扶该村发展养殖产业,他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与驻村工作队多方奔走争取财政资金200万元,对羽蛋鸡养殖场项目进行修复升级,养殖规模从3.5万羽提升至5万羽,预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余元。

  如今,张国伦的驻村工作才刚刚开始。他说:“要像登记校园物资清单那样,把村民的每件小事当成大事来办,让高校后勤的严谨细致,在泥土里长出新的枝芽。”

文艺青年驻村,画笔描绘官庄村新貌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才是青春该有的模样。”受黄文秀同志事迹感召,铜仁幼儿师专艺术系青年教师赵流涛主动请缨,奔赴碧江区坝黄镇官庄村担任驻村干部。这位曾经手握粉笔的“文艺书生”,如今已成为脚沾泥土的“田秀才”——驻村数月来,他带着笔记本走遍全村,用脚步丈量民情,用专业赋能乡村。

  作为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他充分发挥高校教师优势,积极配合村“两委”推进“三清两改两治”工作,挨家挨户动员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针对该村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他深入调研党员发展现状,邀请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与村级党组织开展“支部联建”活动,将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管理经验引入乡村,通过规范“三会一课”、创新主题党日等形式,为村级党组织注入新活力。

  “驻村工作就是要沉下心来,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实做好。”赵流涛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校园到乡村,从讲台到田间,他用专业知识浇灌乡土,用青春热血践行誓言。在这片广袤的田野上,他正以艺术教育者的独特视角,绘制着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作者:帅朝君 张羽洪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877271853 2025-09-09 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