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润心田,思政实践育英才。为深化“场馆育人”理念,将专业实践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11月14日,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以农牧文化馆为依托,成功举办“场馆育人・思政育菁”大学生趣味农耕思政系列活动。在校师生踊跃参与,在绘Logo、作标本、绘布包的趣味实践中,感受农耕文化魅力,践行勤耕笃行精神,实现专业技能与思想素养的双向提升。
定格农耕嬗变,彰显文化底蕴


沉浸式参观农牧文化馆,近距离触摸贵州农牧发展脉络。活动中,学子们以笔为媒,将贵州特色农牧元素与农耕精神融入Logo创作中。
一幅幅作品主题鲜明、创意新颖,有的以梯田稻浪为底,凸显贵州山地农业特色;有的以畜禽剪影为形,展现畜牧养殖文化精髓;有的以稻穗书卷为核,诠释耕读传家传统,既彰显了农耕文化的魅力,又展现了青年学子的创新活力。现场解说环节中,创作者们娓娓道来设计灵感,让每一件作品都成为农耕文化的生动注脚。
传承耕读文脉,打造文创精品


一针一线绘初心,一布一包传文脉。“耕读文脉・绘布包”活动中,学子们深入领悟“耕读传家”的传统文化内涵,从犁铧、禾苗、书卷等经典元素中汲取灵感,在米白帆布包上挥毫创作。
丙烯颜料与马克笔交织碰撞,勾勒出一幅幅主题鲜明的创意作品:有的以水墨风格绘就“犁田读书”图景,有的用卡通笔触展现“禾下问学”场景,有的以色彩拼接呈现“勤耕笃行”理念。作品既注重画面的完整性与色彩协调性,又突出个性化表达,让兼具文化意义与实用价值的帆布包,成为农耕文化的移动载体。决赛现场绘制的优秀作品,后续将在“耕读文化节”活动期间在农牧文化馆集中展览,让耕读文脉在校园中持续传递。
凝萃虫语之美,探索自然奥秘


昆虫世界藏玄机,标本制作践真知。在“虫语凝萃・作标本”活动中,学子们近距离观察昆虫形态细节,系统学习干制、浸制、玻片等各类标本的制作技巧与保存知识。小心翼翼地整理虫体、精准固定标本、规范填写标签,大家在细致操作中感受生物多样性之美,在实践探索中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参赛作品中,既有常见的蝴蝶、甲虫标本,也有兼具生态意义的稀有昆虫样本,每一件标本都完整无缺、形态自然。附带的《昆虫标本标签》信息翔实,《作品说明》中记录的采集背景与生态意义,更让标本成为连接理论与自然的桥梁,展现了学子们尊重自然、探索未知的科学素养。
此次系列活动以实践为桥、以文化为魂,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趣味农耕实践。活动不仅让学子们走出课堂、亲近自然,深化了对贵州农牧文化的认知,更在实践中锤炼了专业技能、厚植了家国情怀。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