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司法考试真题分科解读及详解:卷二
http://sifa.eol.cn 来源: 作者:来源:万国教育 2010-09-17 大 中 小
卷二:
刑法
从2002年以来,司法资格考试中的刑法题目一直以难度大、前沿性强、理论色彩浓而着称,经过了刑法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数年考试,刑法理论中的变化已经逐渐为考生接受,2010年试题难度总体较2009年稍有提升。
1.分值、知识点分布特点。
2010年刑法部分单选题目20分,多选30分,不定选9分,案例22分,共81分。占全部分数的13.5%,与近几年考试基本持平。
刑法学科考察集中在卷二,主要包括:刑法概述部分1分,犯罪论部分27分,刑罚论部分12分,刑法各论39分。
分则考点涉及七章的内容,具体为:危害公共安全罪:2分;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5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6分;侵犯财产罪:7分;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7分;贪污贿赂罪:3分。与2009年试题相比,刑法总则所占分值与分则相比明显上升,甚至超过了分则。卷四的案例题分值中大约11分是侵犯财产罪中的内容,7分是事实认识错误的内容,4分是刑罚论中的内容。总则考点知识点的分布均匀,对于犯罪构成中的主观方面即认识错误考查相对较多。分则考点分布在分则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
2.试题总体特点
2010年刑法考题的难度与2009年的考题基本持平,较2009年难度稍有增加。2010年刑法试题知识点分布更加平均,并且考点紧扣万国讲义,充分体现了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广度。从考试的角度来看,今年刑法试题比较好地实现了考试所要求的信度和效度。要实现考试的信度,就要求这个学科的重点知识必须重点的考察。今年刑法考察的重点是目前中国刑法学研究和实践中的重点。如果要实现考试的效度,就要求考试的难易分布比较均衡,能够拉开档次,在该难的地方难,该简单的地方简单,这样才能完成选拔人才的任务。2010年试题基本上实现简单、中等和较难试题7:2:1的比值。
另外2010年题目中减少了以往在ABCD四个选项中设计四个案例的考法,这种考法实际上增加了考生做题的数量,也增加了难度。今年的考题相对节省了考生的答题时间。但选非题的数量有所增加。
3.题目特点
(一)总则分值超过分则
2009年司法考试刑法部分,由于司法部万国讲义采取了三阶层构成要件,使得总则理论争议凸显,为了回避争议,出题者考查侧重于分则,并且将争议较小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作为考查重点。今年司考刑法部分,回归了以往司考模式,总则和分则所占分值基本持平甚至总则略有超出,说明多数刑法理论争议已经形成一致观点,或者直接展现出争议观点,考生需要注意理论变化在万国讲义中的体现,包括记忆不同学说对于具体问题的观点,如事实认识错误中的法定符合说和具体符合说。总则考点中基本原则1分,犯罪构成11分(包括认识错误、因果关系等,另有7分出现在卷四中),正当防卫1分,犯罪停止形态5分,共犯3分,单位犯罪2分,罪数论2分,刑罚论中死刑1分,附加刑3分,累犯1分,减刑1分,自首4分(卷四)。几个本来比较重要的考点没有出现或考察较少:管辖、共犯、立功、缓刑等。
(二)考点分布平均,重视传统罪名的考察的同时注重新罪名的考查
今年司法考试刑法部分,除了对于主观方面中的事实认识错误这一出题人特别偏爱的考点重点考查之外,没有特别突出的重点,总则部分各章节所占分值相差不多,分则部分除了国家安全、军人犯罪、渎职罪、公共安全罪、国防犯罪几个章节之外,各章节分值也相差无几。这也预示着试题的设计朝着深度和广度两个方向努力,即要求考生掌握刑法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又要求掌握更多司法实践中涉及的知识。
具体到罪名来说,传统重点仍进行了重点考查,如绑架罪、抢劫罪、抢夺罪、盗窃罪、信用卡诈骗罪、诈骗罪,尤其是盗窃罪,对于盗窃侵犯的客体和行为模式采纳了最新的理论观点。对于新法和非传统重点罪名,考查了《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关于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的犯罪的主体、盗掘古墓葬罪等罪名。
(三)总则与分则相结合、刑法与刑诉法相结合
总则与分则相结合体现在第二卷客观题和卷四主观题中,如卷二58题名义上是考察数罪并罚,实际是考察刑法分则关于罪数的具体规定。其他试题中,牵连犯、想象竞合犯考点也在考查具体罪名时出现。刑法与刑诉法相结合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刑诉法的不定选第96题中,在考察刑罚执行的同时考查剥夺政治权利刑,相信这一点会逐渐成为司考命题的趋势。
4、对2010年刑法考试的展望
从2006年以来,司法考试的刑法部分考察的难度、广度相对稳定。除2009年的一个小插曲外,2010年的刑法考试又回归正途。2010年所考察的重点和难点,也必将是2011年考察的范围。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历来不是太难,2010年的考察也体现了这个特点,相对来说没有什么难题怪题偏题,考察的都是基本的知识点。
1.考试分值与考点分布
2010年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部分考了73分,主要是放在试卷二中考察,其中单项选择题考了18道题,计18分,多项选择题考了14道题,计28分,不定项选择题考了3道题,计6分,以上客观题部分共计35题52分;此外,在试卷四案例分析中考了1道题,计21分。虽然如考前所预计的,今年司法文书没有考察,但是却突破以往的改错与问答的出题形式,而侧重理论分析题。
2010年刑事诉讼法的73分主要考察的知识点可以归纳如下:
大 纲 章 节 | 2010年考试情况 | |
分 数 | 考 察 要 点 | |
刑事诉讼法概述 | 0分 | |
基本原则 | 0分 | |
专门机关与参与人 | 0分 | |
管辖 | 3分 | 公、检交叉管辖(27题)1分检察院受理的案件(66题)2分 |
回避 | 1分 | 回避程序(21题)1分 |
辩护与代理 | 1分 | 代理与辩护的区别(22题)1分 |
刑事证据 | 26分 | 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的区别(23题)1分证据的分类(24题)1分免证事实(25题)1分鉴定(67题)2分刑事证明理论(主观题)21 |
强制措施 | 3分 | 应变更解除逮捕(26题)1分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68题)2分 |
附带民事诉讼 | 2分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76题)2分 |
期间送达 | 0分 | |
侦查 | 5分 | 通缉(28题)1分 辨认(29题)1分审理阶段补充侦查(33题)1分侦查(69题)2分 |
起诉 | 3分 | 审查起诉程序(32题)1分起诉(70题)2分 |
刑事审判概述 | 5分 | 审判公开原则(30题)1分合议庭(72题)2分集中审理原则(73题)2分 |
第一审程序 | 11分 | 第一审程序(31题)1分一审审理期限(34题)1分判决、裁定、决定(35题)1分公诉案件的庭前审查(71题)2分自诉案件调解(74题)2分被告人认罪案件(75题)2分反诉(77题)2分 |
第二审程序 | 1分 | 上诉不加刑原则(36题)1分 |
死刑复核程序 | 3分 | 死刑复核全面审查(37题)1分死刑复核程序(95题)2分 |
审判监督程序 | 1分 | 提起再审的主体(38题)1分 |
执行 | 4分 | 刑罚执行(96题)2分财产刑的执行(97题)2分 |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 2分 | 未成年人诉讼权利(78题)2分 |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 | 2分 | 涉外程序的范围(79题)2分 |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2010年司法考试中,刑事证据、侦查,审判、一审、二审以及执行是考察重点,与往年相比,执行、死刑复核以及涉外诉讼部分内容考察增多。对刑事证据部分的考察内容也加大,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所以,在以后复习中对刑事证据部分要重视。
2.命题特点
从上述知识点的归纳分布来看,2010年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部分的命题特点总体上来说体现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的原则。表现在:一方面,今年的考题对司考大纲中涉及的章节内容有较全面的考察,除过期间送达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以及诉讼参与人部分没有涉及考题外,其他章节都有相应的考察。另一方面,今年的考题基本上延续往年重者恒重的命题特点,同时又兼顾其他考点分值的均衡分布,对重要内容和知识点的考察分值依然较大,其他知识点考察占有一定比例。
从考察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来看,今年刑诉部分的命题有以下特征和规律:
首先,重视考察点的全面性。对大纲中所列章节内容进行了相对全面的考察,涉及的知识点较广,除过个别没有考察的章节外,其他章节都有相应的考题涉及。
其次,兼顾知识点的综合性与单一性相结合考察。由于今年考题涵盖面较广,不少章节只涉及一个考点,那么考察时综合性较强,要求考生不仅掌握该知识点的相关内容,还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应对。如第79题对涉外程序的范围的考察、第76题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考察。此外,也有不少试题是对单独一个法条或司法解释内容的考察,只要考生对该规定的内容有记忆,则依据法律规定,直接可选出答案,如第78题未成年人的诉讼权利、第75题被告人认罪案件等。
第三,注重对理论的考察。今年试题卷四部分考察刑事证明理论,要求考生依据相关法律、司法解释以及刑事证明理论对被告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定性,并对法院如何判决作出解答。考题侧重对理论的考察不仅仅体现在主观题,客观题中也有,如第70题对刑事起诉制度的考察、第30题和第73题对审判原则的考察等。
第四,依然重视法条、司法解释和重点知识点的考察。这是近几年来司法考试一直贯彻的思路,对今后复习也是一个指引。法条、司法解释是命题的法律依据,尽管每年试题的表现形式灵活多样,但考察的依据还是法条、司法解释,可谓万变不离其中,作为备考者,一定要重视法条和司法解释。重点知识点基本上是每年必考,也是必须掌握的,如刑事证据、侦查,审判、一审、二审、强制措施等,在全面复习时要重点突出,对重要的内容要深度复习,因为是常考点,所以出题的形式更加灵活,只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应变。
第五,对新法有效考察。如第72题合议庭、第97条财产刑的执行。
综上所述,在刑诉备考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法条、司法解释是基础,要结合试题熟悉掌握;二是复习内容要全面,今年不考的知识点明年未必也不考,对司考大纲要求的知识点都要进行全面复习;三是要重点突出,在全面复习基础上,对重要知识点要全面深刻掌握,重要知识点反复考察,出题形式灵活,防不胜防,唯有全面深刻掌握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四是理论知识要积累,从司考发展的趋势来看,对理论知识的考察在以后的考试中会加大,且加强理论知识的积累对各知识点的复习掌握亦有益处,不可忽视。
数量的认定,但我们不能“将错就错”,还是应当按照正确的内容掌握。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行政法
行政法基本原则单选391分
行政编制管理单选401分
公务员法单选41,任选983分
行政法规、规章单选42,多选803分
政府信息公开单选451分
具体行政行为单选46,多选813分
行政许可法单选43,多选823分
行政处罚法单选44,任选100C1.5分
治安管理处罚法多选83ABC,任选100A2分
行政复议法单选48A,多选84,85A,86C,任选100B3.75分
非诉行政执行单选48CD0.5分
国家赔偿法单选50,1分
行政诉讼法
诉讼管辖多选83D,85C,86B,1.5分
当 事 人多选85B,86A,88C1.5分
起诉期限单选48B0.25分
证 据单选49,多选89 3分
行政诉讼程序多选86D,88ABD,多选90,任选99AB,100D5.5分
行诉判决多选85D,任选99CD1.5分
行政裁判执行单选47,多选87,3分
从上表可以看出,行政部分总计23.75分,但涉及到的规范性文件相当多,故考查相当分散。今年行政法考试大纲变化不大,考察范围与去年相似,考察分值有所提高。新增的有关行政许可诉讼的司法解释没有加以考查,但是对“行政诉讼法律冲突的适用规则”进行了考察。《国家赔偿法》的修正后新旧规定差异较大,导致今年国家赔偿法的考查力度相当小,考察的内容也是改动较小的部分。
行政诉讼法部分共计16.25分,考察的比重略有降低。行政诉讼法部分考查的重点仍然是行政诉讼的管辖、被告、诉讼证据、判决及执行,同时加强了对诉讼程序的考察。
从整体来看,今年行政法考试题目难度不大,考点分布均匀,辐射面较广,对于行政法的基础理论出题明显上升,对行政诉讼的考察力度降低,由此可以看出,行政法的命题思路从考“难”向考“广”转变。此次的行政法试题题干部分非常精炼,直击问题,并无过多的繁杂叙述,也没有复杂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关系,大大减轻了考生的阅读负担,提高了解题效率。
注重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成为近几年来司法考试命题的趋势之一,在本次考试中也明显表现出来,尤其是在最后一道行政法论述题的考查中。虽然材料中给出的知识点是行政诉讼和解的内容,但是仅仅知道这一知识点并不能完全答题,还要掌握该举措的出台背景以及行政诉讼过程中实际的操作过程,最后回归到和解制度的效果上来,即迅速解决纠纷,降低诉讼成本,节约司法资源。
编辑推荐: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 ||||||||||||||||||||||||||||||||||||||||||||||||||||||
|
||||||||||||||||||||||||||||||||||||||||||||||||||||||
国家司法考试报考指南 | ||||||||||||||||||||||||||||||||||||||||||||||||||||||
司考简介 | 考试内容 | 报名条件 | 报名时间 | 考试时间 | ||||||||||||||||||||||||||||||||||||||||||||||||||
报名程序 | 授予资格 | 答案异议 | 成绩查询 | 合格分数线 | ||||||||||||||||||||||||||||||||||||||||||||||||||
港澳台报名事宜 | 考试大纲 | 历年真题 | 案例分析 | 经验交流 | ||||||||||||||||||||||||||||||||||||||||||||||||||
法理学 | 宪法 | 法制史 | 经济法 | 刑法 | 行政法 | 刑事诉讼法 | 行政诉讼法 | |||||||||||||||||||||||||||||||||||||||||||||||
民事诉讼法 | 民法 | 商法 | 卷四综合 | 司考问答 | 复习指导 |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