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司法考试复习七大策略
http://sifa.eol.cn 来源: 作者:法律教育网 2010-11-02 大 中 小
策略之一:辅导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司法考试的硬件工具是各种辅导资料。主要有教材、法条、真题及其相关资料。
因为司法考试刚刚进行了一届,只好以律考为主要参照。在指定用书、法条和真题的辅导资料选择上,下面一些资料比较有参考价值。
司考三大本,在司法考试的前期复习阶段,这套书可以帮助理解、加深和巩固指定用书的考查知识点。并且,该套书也是司法考试命题的题库来源之一。据不少精通此书的“过来人”讲,有一定比例的实考题取材于此。
关于辅导班,如果考生个人自学能力不是很强,参加一个辅导班也未尝不可。尤其那些在职的考生们,没有在校生们的那种学习气氛,参加个辅导班可以使其从工作、家庭的环境中暂时分离出来,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更为专注地投入复习中去。
策略之二:信念篇
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司法考试绝不仅仅是拼智力、拼体力,非智力性因素在司法考试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胜的信念是整个司法考试过程中的一盏指路明灯,有了这个强大精神支柱,以后的许多困难都不在话下。所以,首先要树立通过司法考试的必胜信心,以“不考则已,一考必中”的昂扬斗志投入到司法考试复习当中去。
当然,无论下多么大的功夫,最终结果也不会令人满意。这时候,我们可以向宋代名相王安石先生学习,“尽吾志而力不达,无悔矣”。
策略之三:时间篇
不要以为复习时间越多越好,用时过久容易把人的精力拖垮,以致精疲力尽,累倒在司法考试的战场上。
那么,准备司法考试的时间成本预算是多少呢?一般说来,如果考生没有法律专业基础,应当拿出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集中复习。对于那些科班出身的考生而言,考前集中两三个月也就差不多了。当然,考虑到个人的智力、精力等相关因素,时间上可以适当调整。
策略之四:法条篇
牵牛要牵牛鼻子。
法条就是司法考试的“牛鼻子”。尤其是后期阶段,应以法条为主。
面对厚厚的一大本法条,的确有些令人望而生畏。我们不妨把所有法条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必须熟记的重点法条,数量在15%左右;第二类是次重点法条,数量在20%左右,考查的几率也很大,应充分记忆;第三类是次要法条,考分极少,时间来得及,可稍微浏览一下或者就大胆放弃。
对于多款多项的法条应格外注意,它们是多项选择题的绝佳材料,命题人对之很青睐。
有些易得分的法条(多为考点密集型),应誓在必得。比如,律师法、法官法、检察官法、仲裁法等。
就考试而言,以法条为主进行复习的指导方针是可取的。但理论性知识点亦不容忽视。今年的司法考试明显加强考题的理论性。并且,这也预示着某种命题趋势。不过,法条背后大多有法理依据。
策略之五:真题篇
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
历届实考题应当说是最好的训练材料,特别是2002年至2010年司法考试真题(司法考试试题与律考试题一脉相承),指导意义更强。
通过做真题,不但可以体味考试重点、难点、常考点,而且能够把握命题风格、题型及各部门法在司法考试中的分值比重。这样一来,应考能力得到加强,复习方向就会更加明确,大大节省时间。况且,司法考试试题中不乏往届律考真题,比如,今年司法考试试卷卷三就有大约10%的题目是对往年考点的重复。
策略之六:重点篇
打蛇要打七寸。
司法考试明显提高了刑法和三大程序法案的考查比重。刑事法律制度“地盘”大增,而民法仍不失其航母地位。所谓“得民法者得天下,得刑法者称诸侯”。
司法考试难过,记忆量大是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这些数以万计的法条,考点密集,记忆强度最大。因此,应讲究记忆方法。以下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及时记忆法。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复习频率应是先密后疏,并尽量缩短复习周期。
交叉记忆法。适时变换复习内容,如实体法与程序法、民法与刑法的间隔复习,上午看教材,下午做题。
早晚记忆法。早醒无前摄抑制(先记知识对后记知识的干扰),睡前无后摄抑制,从而使记忆效果达到最佳。
编辑推荐: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 ||||||||||||||||||||||||||||||||||||||||||||||||||||||
|
||||||||||||||||||||||||||||||||||||||||||||||||||||||
国家司法考试报考指南 | ||||||||||||||||||||||||||||||||||||||||||||||||||||||
司考简介 | 考试内容 | 报名条件 | 报名时间 | 考试时间 | ||||||||||||||||||||||||||||||||||||||||||||||||||
报名程序 | 授予资格 | 答案异议 | 成绩查询 | 合格分数线 | ||||||||||||||||||||||||||||||||||||||||||||||||||
港澳台报名事宜 | 考试大纲 | 历年真题 | 案例分析 | 经验交流 | ||||||||||||||||||||||||||||||||||||||||||||||||||
法理学 | 宪法 | 法制史 | 经济法 | 刑法 | 行政法 | 刑事诉讼法 | 行政诉讼法 | |||||||||||||||||||||||||||||||||||||||||||||||
民事诉讼法 | 民法 | 商法 | 卷四综合 | 司考问答 | 复习指导 |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