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司法考试备考:五方面涵盖行政法复习重点
http://sifa.eol.cn 来源: 作者:来源:政法英杰 2010-02-02 大 中 小
行政法虽然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典,但行政法在局部内容上存在着法典,这些法典在以前的司法考试中都是重点。主要有《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因此,在进行行政法复习时,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重点复习:
一、行政基础
行政主体是理解全部行政法的基础与前提,该考点经常出现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中,是历年司法考试命题的重点。行政主体具有如下特征:(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这一特征将行政主体与其他国家机关、组织区别开来。(2)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这主要是指行政主体应当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能独立地对外发布决定和命令,独立采取行政措施等。这一特征将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和受行政机关委托执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务的组织区别开来。另外,受行政机关委托执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务的组织,如城市的治安联防组织,由于其不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决定,而只能以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名义作出,因此其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3)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能否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是判断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是否具备行政主体资格的关键性条件。如果某一组织仅仅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但并不承担因此产生的法律责任,则不是行政主体。要成为行政主体,必须能够独立参加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活动,独立承担因实施行政权力而产生的法律责任。看它是不是行政主体,主要是看它能否在行政复议中充当被申请人、在行政诉讼中能否充当被告、在国家赔偿中能否充当赔偿义务机关。
需要注意区别的概念主要有:行政机关与行政机构、授权与委托、职务行为与个人行为、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行政机关与相关组织、中央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派出机关与派出机构。
二、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及其分类也是司法考试常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考生在复习时尤其要分清楚抽象行政行为及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对于行政许可法,重点掌握:(1)行政许可范围。《行政许可法》第12、13条。(2)行政许可的设定权。注意:①国务院设定许可。国务院的各部门不可以设定许可。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章,可以设定临时许可。③地方设定许可有三点限制。(3)行政许可的程序。(4)行政处罚与行政许可听证程序的区别。
行政处罚:对行政处罚,重点掌握3个问题:行政处罚的原则、行政处罚的种类与设定、行政处罚的程序(简易程序、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执行程序)。 难点问题:(1)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与具体内容(处罚法第42条)。(2)行政处罚中的裁执分离原则及其例外(处罚法第46、47、48条)。
三、行政复议
1.重点问题:(1)期限问题,行政复议法中有多个条文涉及期限问题,足见行政复议中期限问题的重要性,考生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不可提请复议的事项(第9条)。(3)一般管辖。(4)行政复议参加人。(5)受理问题。(6)复议中的调解。(7)复议决定的类型。
2.难点问题:(1)复议范围。(2)行政复议的管辖。(3)行政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含义。(4)行政终局裁决。
编辑推荐: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 ||||||||||||||||||||||||||||||||||||||||||||||||||||||
|
||||||||||||||||||||||||||||||||||||||||||||||||||||||
国家司法考试报考指南 | ||||||||||||||||||||||||||||||||||||||||||||||||||||||
司考简介 | 考试内容 | 报名条件 | 报名时间 | 考试时间 | ||||||||||||||||||||||||||||||||||||||||||||||||||
报名程序 | 授予资格 | 答案异议 | 成绩查询 | 合格分数线 | ||||||||||||||||||||||||||||||||||||||||||||||||||
港澳台报名事宜 | 考试大纲 | 历年真题 | 案例分析 | 经验交流 | ||||||||||||||||||||||||||||||||||||||||||||||||||
法理学 | 宪法 | 法制史 | 经济法 | 刑法 | 行政法 | 刑事诉讼法 | 行政诉讼法 | |||||||||||||||||||||||||||||||||||||||||||||||
民事诉讼法 | 民法 | 商法 | 卷四综合 | 司考问答 | 复习指导 |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