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描述
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质量实习实践经历已成为研究生提升就业竞争力、深化理论认知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实习信息渠道呈现“碎片化”与“良莠不齐”的双重特征。一方面,BOSS直聘、小红书等网络平台虽信息密集,但部分岗位存在“刷KPI”“虚假招聘”等问题,研究生耗费大量时间筛选仍难获可靠机会;另一方面,传统实习对接模式多依赖校内统一安排,个性化与精准度不足,难以充分匹配学生的实践需求与发展方向。
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始终高度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李建林便主动带领研究生走出校园,深度参与各类现场招聘会,旨在搭建“面对面”的求职与交流桥梁。2025年上半年,结合国家西部发展战略与研究生基层实践需求,李建林进一步聚焦西部招聘专场,带领学生精准对接西部优质岗位资源,为后续实践机会的获取埋下伏笔。其中,2023级工商管理学硕研究生张瑞钶、崔雪萍始终积极参与系列招聘活动,在实践机会的探索中展现出较强的主动性。
二、主要做法
1. 精准对接,搭建线下链接桥梁
李建林结合研究生培养目标与就业导向,系统性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现场招聘会,并重点聚焦西部招聘专场。在新疆南疆五区专场招聘会上,他引导崔雪萍、张瑞钶主动与当地用人单位沟通,不仅深入了解岗位需求与区域发展规划,更在交流中与新疆南疆五区组织部一位科长建立了良好联系,并成功添加微信,为后续信息互通奠定基础。
2. 鼓励主动,激活个性化对接渠道
招聘会结束后,李建林持续鼓励学生保持与招聘方的良性互动,指导学生结合自身需求精准表达诉求。2025年5月,崔雪萍、张瑞钶结合暑期实践规划,主动通过微信联系此前对接的组织部科长,清晰说明自身专业背景、实践意愿及能力优势,诚恳询问是否有合适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
3. 全程引导,把控沟通与实践质量
在学生与招聘方对接的全过程中,辅导员提供了全方位指导:从沟通话术的打磨、实践需求的清晰表达,到后续岗位对接的细节确认,均给予专业建议,确保沟通高效、诉求明确。最终,在组织部科长的协调帮助下,两名学生成功获得“百名硕博新疆社会实践”的宝贵机会。
三、成果成效
1. 学生精准匹配优质实践岗位
崔雪萍、张瑞钶凭借主动对接与有效沟通,分别成功匹配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乌尊镇人民政府、阿克苏地区新和县文旅局的暑期社会实践岗位。实践岗位与两人的专业方向高度契合,为其提供了将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应用于基层治理、文旅发展实践的平台,有效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与基层认知。
2. 探索出可靠高效的实践对接模式
相较于网络平台信息杂乱、可信度低的问题,此次通过“现场招聘会建立链接—主动跟进沟通—精准表达诉求”的模式,成功规避了虚假信息、无效沟通等问题,为研究生获取优质实践机会提供了可复制的可靠路径,解决了传统渠道精准度不足、网络渠道可信度低的痛点。
3. 强化了学院实践育人成效
该案例是学院“走出去”实践育人模式的生动实践,既体现了辅导员在研究生实践指导中的引领作用,也验证了“线下精准对接+主动沟通跟进”模式的有效性,为学院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实践培养体系、深化校地合作提供了实践经验,助力提升学院实践育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四、经验总结
1. 辅导员的精准引领是关键前提
研究生实践机会的获取离不开辅导员的系统性规划与针对性指导。辅导员需结合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主动搭建线下对接平台,引导学生走出校园、主动交流,同时在沟通技巧、需求表达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持,才能有效降低学生实践对接的试错成本。
2. “线下建联+主动跟进”是可靠路径
现场招聘会等线下场景为建立真实有效的人际链接提供了天然优势,相较于虚拟的网络渠道,其信息可信度更高、对接更具针对性。而在建立初步链接后的主动跟进与精准诉求表达,是将“潜在机会”转化为“实际岗位”的核心环节,这种模式能有效规避网络信息不实、岗位匹配度低等问题。
3. 学生的主动性是核心驱动力
研究生的主动意识与行动力是实践机会获取的关键。在辅导员搭建平台、提供指导的基础上,学生需敢于主动沟通、清晰表达需求、积极跟进对接,才能将外部资源转化为自身发展的机遇,这也为其他研究生树立了“主动争取、精准对接”的榜样。
4. 校地良性互动是重要支撑
用人单位的开放态度与积极对接为实践机会的落地提供了保障。此次组织部科长的积极协调,体现了地方对硕博人才实践的重视,而校地之间通过招聘会等载体建立的长效沟通机制,正是实现人才需求与实践供给精准匹配的重要支撑。(河北经贸大学 李建林 宋欣 刘婉丽2025年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GXDJ2025B137阶段性成果)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