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小桂花,大产业”——河南农大“桂香溯源·产业赋能”实践团赴潢川探寻桂花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5-07-31 18:19:00
  为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7月25日至26日,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桂香溯源·产业赋能”实践团在团委副书记张琨带领下,赴信阳潢川县开展特色农业产业调研。潢川团县委副书记周稳对实践团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陪同走访了多家代表性企业和基地,解码“小桂花”如何成就“大产业”的振兴密码。
  种质资源保护:筑牢产业根基
  实践团首站来到白店乡龚营村的河南开元园林生态实业有限公司。作为潢川桂花产业的领军企业,公司董事长、“潢川金桂第一人”王长海向师生们详细介绍了企业发展历程。该企业已成功培育“潢川金桂”、“潢川丹桂”、“潢川银桂”等多个具有原产地特色的桂花品种,收集保存170余个桂花品种,建成国内领先的桂花种质资源保存圃和科普教育基地。在交流中,团队成员就桂花培育技术、水肥管理、花期调控、扦插嫁接和病虫害防治等专业问题与企业深入探讨。
  规模种植挑战:探寻破局之道
  隆古乡高稻场村特色花木示范基地呈现了桂花产业发展的另一面:种植周期长、前期投入大、投资回报慢等产业痛点,以及鲜桂花价格波动大、销售渠道单一等市场困境。面对桂花这些“成长的烦恼”,基地负责人提出,要通过“花木+文旅”“种植+深加工”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来突破现有瓶颈,为师生们提供了产业升级的新思路。
  青年创业赋能:注入创新活力
  当天下午,实践团一行来到了大别山青创中心,潢川县政协四级调研员王道成热情接待了实践团并介绍了园区整体情况。他从园区的历史沿革、人文历史、功能布局、入驻企业情况、创新创业成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让实践团成员对青创中心的创新创业氛围、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有了直观的认识。
  随后,实践团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观了直播间、运营区和培训室。在这里了解到直播电商的运营模式、技术支持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深刻感受到直播电商的广阔发展前景。
  期间,王道成、周稳和实践团成员就潢川金桂产业进行了互动交流,潢川金桂需要借助抖音、小红书等新平台触达年轻消费者,以新营销思维激发地方品牌活力,这一观点为实践团带来产业推广的新启示。
  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多元路径
  7月26日,实践团来到光州茶业有限公司,该企业的创新实践令人耳目一新。企业创始人刘祥国老先生亲自为大家讲解了企业研制的金桂红茶窨制工艺。总经理刘磊准备了多款特色茶品供大家学习品鉴,并重点介绍了创新杯装产品的市场优势。双方围绕“茶叶+药膳”“茶叶+文创”等跨界融合模式展开热烈讨论,通过深加工可使传统口粮茶附加值大幅提升,并可带动周边花农增收,这为桂花茶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宝贵参考。
  传统美食创新:焕发文化魅力
  实践最后一站来到河南老字号“老萬家糖炒栗子”,一家火了百年的非遗品牌。第五代传承人万千向实践团展示了守正创新的生动案例:既严格遵循古法炒制工艺,又大胆融入金桂元素,开发出爆款“桂花板栗”,俘获了大量年轻消费者。此外,万千结合自身创业经历,为实践团成员分享了对青年人创业的见解。他强调,青年人创业要做到“眼高手低”,即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同时具备长远眼光,既要坚守传统,又要关注市场变化,勇于尝试创新,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通过此次深度调研,实践团全面掌握了潢川桂花产业在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发展现状,深刻认识到特色资源在产业赋能中的重要作用。团队成员表示,将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这次调研让我们看到,一朵桂花可以绽放出无限可能。”张琨表示,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组织更多师生深入基层,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