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河南省成功举办“豫荐未来 青春启航”2026届高校毕业生金秋校园招聘月启动仪式
2025-10-19 12:14:00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决策部署,抓好秋季学期促就业关键期,全力促进2026届高校毕业生尽早实现就业,10月17日,2026届河南省高校毕业生金秋校园招聘月启动仪式在河南工业大学举办,线上线下同步开展“1+7”系列主题活动。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国强出席并讲话。省发改委二级巡视员李恒,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局局长郭瑞山,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李四清,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郭茂华,河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志军出席启动仪式。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同志,省人才交流中心相关负责同志,部分高校就业工作分管负责同志,省级分市场牵头高校、驻郑各普通高校就业部门负责同志,河南工业大学相关负责同志,部分高校就业指导教研室主任、就业骨干教师,广大用人单位、毕业生参加启动仪式及相关活动。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国强讲话
  张国强副厅长在讲话中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省委、省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历来看得很重、抓得很紧、要求很高。特别是有关部门密切协同、凝聚合力,出台促就业增量政策,扩容基层项目,归集行业岗位,开辟更多就业新空间。省教育厅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和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推出“百万岗位护航计划”,积极搭建人才供需对接平台,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高度认可。
  张国强副厅长在讲话中强调,河南省2026届高校毕业生预计99.6万人,为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省教育厅联合各有关部门,实施“2026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扩容提质行动”,同步开展金秋校园招聘月活动。自9月份以来,全省教育系统已累计举办双选会278场,后续还将高频次举办分区域、分行业招聘活动。各高校要深入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切实扛起促就业主体责任,既要立足当下研究谋划好促就业工作,健全校内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也要着眼长远完善人才供需适配机制,搭建供需对接平台;还要暖心关爱困难群体毕业生,实施“宏志助航”“双千计划”,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全力促进2026届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同时,寄语广大用人单位要积极延揽人才,为毕业生成长发展、施展才华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寄语同学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家国天下,勇于到基层、到一线、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奋力书写中原学子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豫荐未来 青春启航”2026届河南省高校毕业生金秋校园招聘月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用人单位代表、毕业生代表分别作了发言。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郑州商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等7所高校分别与企业签订“校企供需对接”合作协议,颁发“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牌匾。与会领导共同发布《2026届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汇编》《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指南》、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及全省高校校园招聘活动计划,更精准地服务用人单位延揽人才,更便捷地帮助毕业生了解政策、求职择业。
  以交流搭台 打造有高度的供需桥梁
2026届河南省高校毕业生金秋校园招聘月活动现场
  此次活动旨在为学生打造就业及职业指导教育的“大课堂”,为高校搭建校企人才培养供需对接的“大平台”,为师生设立市场需求感知的“温度计”,实现企业精准定位用人需求、高校靶向培育适配人才、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现场同步举办了2026届河南省高校毕业生金秋校园招聘双选会,线上开设“金秋网络专场招聘活动”专区,为毕业生提供7×24小时不间断的岗位查询、智能匹配等求职服务。双选会现场吸引了国粮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河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安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45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会,涵盖粮油、机械、土建、信息、电气、化工、生物、设计、新闻、材料、环境、教育、经济、法律等相关领域,发布招聘岗位需求2.7万个,到场求职毕业生超1.8万人次。用人单位收到求职简历4.4万余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9000余人。
  以对话破题 打造有温度的交流空间
 “校企携手共促就业”嘉宾对话
  现场同时开展了“校企携手共促就业”嘉宾对话等系列主题活动,来自益海嘉里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江苏欧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代表与高校就业工作负责人、高校就业指导教研室主任、就业骨干教师、学生就“企业需求与高校培养精准对接”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搭建“政策有高度、对话有温度、实践有深度”的交流平台,让企业需求与高校培养精准对接,让学生的成长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此外,现场还提供了AI赋能就业体验专区、名师指导面对面、直播带岗“云”端线上线下同步引才、基层就业“新榜样”典型宣传、“职通未来”校友企业大讲堂等“一站式”服务。(中国教育在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7-30 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