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长江职业学院校长吴昌友寄语新生:开好头、起好步,充实度过每一天

      2019-10-28    

长江职业学院校长吴昌友发表热情洋溢的开学致辞

  各位教官、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暑退九宵净,秋澄万景清。20天前,我们共同迎来了新中国的70年华诞,而此时此刻,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火热激情也正在激荡着“百湖之城,美丽之地”的江城武汉的每一条大街小巷。在这个秋色宜人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长江职业学院2019级新生的军训会操曁开学典礼, 在此,我代表全校13000余名师生,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700名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辛勤培育、细心呵护你们成长的家长、老师和亲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的军训会操,同学们用整齐划一的步伐踏出了时代青年的风采,用嘹亮的口号喊出了军人的气质,用奋勇拼搏的精神为自己的青春代言,用高昂的斗志让青春闪耀应有的光芒,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圆满完成了大学生活的第一份答卷,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这既是雷锋连全体教官悉心指导的结果,更是我们2019级全体新生不畏困难、刻苦训练的结果。在此,我再次代表学校向圆满完成军训任务的全体新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军训中取得优异成绩、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承担这次军训任务的雷锋连全体教官以及为军训工作提供服务、保障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我和你们一样,也是今年才加入长江职业学院这个大家庭的,作为长职的一个新人,我非常高兴能与你们一道来深入了解长职、熟悉长职、爱护长职、建设长职。

  长江职业学院始建于1984年,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主办的优质公办高职院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3000余人。学校本着“江通天下、职领未来”的办学思想,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竞争力日益增强、美誉度持续扩大,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国高职院校前列。学校拥有动画制作、市场营销、生物技术、药品食品检验、计算机应用等五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和全国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牵头组建了湖北省动漫职业教育集团,并获批湖北动漫职业教育品牌建设项目。2013年,学校被列入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前100名唯一上榜的高职院校,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85位。2015年中国大学竞争力排名,在全国1300多所专科院校中排名第44位。2017年高校毕业生月薪调查,在全国1300多所高职院校中排名第42位。办学35年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17万余名各类专门人才,走出了万名老板,并享有“企业家的摇篮”的美誉。以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总裁安聪慧等校友为代表的一大批世界知名、享誉全国的优秀企业家,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一名“长职人”,我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同学们,长江职业学院是你们人生中的一个新的起点,你们将在这里度过一段自己的芳华岁月,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活,步入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教育哲学家怀特海说过:“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使青年人和老年人融为一体,对知识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同学们,在今后的三年中我们将在长江职业学院这个大家庭里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索,共同体验美好的校园生活。作为老师,作为校长,借开学典礼之际,我想向2019级新同学提三点希望,希望你们开好头、起好步,使自己在长职学习、生活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都充满意义。

  第一,希望同学们能以“江通天下、职领未来”的校训精神为勉,勇做奋斗的远航者。

  入学之初,大家通过各种渠道,应该四处可见我们的校训:江通天下、职领未来。她是学校办学思想的核心和灵魂,既代表着我们的办学宗旨,又代表着我们的价值取向,更是学校与所有师生共同努力的目标;既充分体现了长职人汇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博大胸襟和奔腾不息、执着坚定的开拓精神,又蕴含着高职教育核心理念的深刻内涵;同时,也寄语我们要通过良好职业素养的塑造,赢得前景更加美好的未来。希望大家能够以“江通天下、职领未来”的校训为勉,坚持全面地、系统地、前瞻性地辩证地去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问题,用创新、变革的思维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练就本领,驰骋职场,做到应时而动、顺势而为、适势而变,追求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勇做奋斗的远航者。在这里我希望大家:

  一是要求真求实:要好学不倦,心正宁静。对一个求学者而言,真正决定未来职业选择、人生走向、价值实现的专业学习,正是从跨入大学校门开始的。但上了大学并不意味着自己的一切“就好了”,就可以歇歇脚、松松劲、高枕无忧了,而是意味着学习的要求更高了,不仅要能够好学不倦,心正宁静的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善于汇纳百川不断丰富和拓展我们的专业素养,为我们今后踏入社会打好坚实基础。磨练造就习惯、精细源于苦练,人生的道路没有航班,没有高铁,更没有捷径可走,投机取巧、唾手可得只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所以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珍惜大学时光,始终秉持一颗“求真求实”学习和生活态度,以“江通天下”的博大胸襟努力提升自己的颜值,书写人生壮丽的青春篇章!

  二是要求精求新: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大学阶段与高中阶段的最大区别在于,对于学习的要求不仅仅只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有实践技能操作的学习和创新精神的养成。丰富的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如何不负时代寄予我们的期望?我想,我们当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宽广视野和“立根原在破岩中”的不懈坚持,在学习和实践技能上力求精益求精,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发现新的问题、探索新的方法。我们也定当能够不负韶华,在别人走过的路上走得更久、更远,走出别人没有走出的距离、看到别人无法看到的风景。所以,我由衷的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上始终坚持“求精求新”,在专业技能上大胆探索创新,努力练就扎实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专业素养,以“职领未来”的高远志向努力做好自己的人生工匠,赢得人生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二,希望同学们能以“诚信、勤劳、沟通、奉献”为本,争做人生的领航者。

  同学们,大学作为智慧的殿堂、文明的灯塔,对于净化社会的灵魂、坚守道德的底线、引领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思潮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和地位。经常听说这样一句话:我们走得太快,灵魂已经抛在身后。人的品行是灵魂的导引和聚合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当好社会正能量的践行者、传播者。我希望大家能够以“诚信、勤劳、沟通、奉献”为本,争做人生的领航者。

  一是要养成诚信的品格。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都要与人为善,待人以诚。诚以待人,信以待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恪守诚信,无论校内校外,都能立得正、站得稳、走得远。陶行知老先生讲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要培养勤劳的习惯。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业上的成功、生活上的成功乃至感情上的成功都离不开点滴的积累,时刻的勤奋。勤能开慧,勤可臻善境。没有勤勉,一切为零。每一个在学业上的成功者,无不品尝过“三更渔火五更鸡”的寂寞荒寒,无不领受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消肌蚀骨,而后迎来“众里寻它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与成功邂逅的错愕惊喜。没有勤勉,想法再好,最终只能化作梦幻泡影。

  三是要学会与人沟通。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初来乍到,怎样与新同学和睦相处、如何与老师交流沟通关系到我们能否顺利适应和融入大学生活。因此,学会积极主动的交流和良好的沟通方式非常必要。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多与老师、同学以及家长和朋友交流沟通,要善于多听取身边同学、朋友和师长的建议,学会与他人相安相敬相爱。

  四是要有奉献的精神。同学们是“独生子女”居多的一代,都是父母长辈的掌上明珠,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讲叫“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我想,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应该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学会在学习生活中帮助同学,在家庭生活中为父母分担以及练就扎实本领回报社会等等。因为我们的身份是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给予厚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希望同学们能以知行合一为上,善做实践的行动者

  习总书记说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人不能只沉醉于美好的愿望,更要付诸于实际行动。周恩来总理在年轻时就立下“坐着说,不如起来行”的座右铭;习近平总书记也告诫我们,必须学习在先、调查在先、研究在先、实践在先,在实践中努力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希望同学们能够始终做到知行合一,准确把握大学学习之道,潜心向学方能求真知、长才干,才能把美好的愿望变为现实。“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很多事情只有亲自实践,才能感受更直观、认识更清楚。希望同学们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做行动的巨人,在知行合一中成长成才。

  同学们,经过35年的探索积淀,今天的长江职业学院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而你们的到来恰逢其时,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长江职院也一定会因你们的加入绽放出更加美丽的光彩。军训虽然结束了,但你们在长职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始终坚守“江通天下、职领未来”的信念,在“诚信、勤劳、沟通、奉献”的奋进历程中不断认识自己、磨练自己、提升自己,成为信念执着、勇于创新、视野开拓、品学兼优、技艺高超的长职人。“风华正茂聚今朝,年少有为正当时”,我相信,只要大家付出辛勤的努力,你们一定能够在长江职院造就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中国教育在线)

湖北分站二维码
[中国教育在线湖北分站]
扫一扫 关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Ƽ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