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炎炎夏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彩虹计划”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奔走在涟源灌溪村和双峰新大桥村的乡间小路上,用青春的脚步丈量土地,用热忱的心服务群众。而在他们身后,有两道温暖的身影默默守护——谢光奇与郭事军两位老师,用锅碗瓢盆奏响了一曲动人的后勤保障之歌,让相隔数里的两地厨房飘起同样的温暖香气。
(志愿者们丰盛的早餐)
晨起采买择鲜味 灶前巧手烹温情
清晨六点,郭事军老师的身影准时出现在涟源灌溪村的菜市场。他熟练地挑选着最新鲜的排骨和时蔬,嘴里念叨着:“孩子们调研辛苦,得吃点好的补补。”回到简陋的临时厨房,郭老师化身“魔术师”,凭借自创的“一锅出”绝技,总能从一口大锅中变出四菜一汤的丰盛佳肴。志愿者们笑称:“郭老师的锅是‘哆啦A梦的口袋’,总能给我们惊喜。
与此同时,数十公里外的双峰新大桥村,谢光奇老师正对照着自制的营养搭配表,精心设计当天的菜单。考虑到队员们调研归来的时间不固定,谢老师采用“分批烹饪法”:第一批饭菜中午准时出锅,第二批用小火温着,确保每个人都能吃上热乎饭。更令人感动的是,他会细心记下每位队员的饮食偏好——怕辣的队员碗里总有几道清淡的菜,想家的孩子桌上会突然出现念叨过的家乡味。“谢老师就像‘人形备忘录’,”一位志愿者动情地说,“上次我只是随口提了句想吃茄子,第二天餐桌上就多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茄子烧肉。”
(食材采购环节)
(两位大厨的精心烹饪环节)
隔空切磋传厨艺 遥相呼应暖人心
虽身处不同村落,两位老师却通过手机架起了“厨艺交流桥”。谢老师分享他的“大锅菜秘诀”,郭老师则转发营养搭配小贴士。当双峰村的志愿者们夸赞谢老师的辣椒炒肉时,第二天灌溪村的餐桌上便飘起同样的香气;而郭老师的拿手好菜被队员们津津乐道时,谢老师也会连夜研究,还原那份地道风味。这种隔空互动,让志愿者们笑称两位老师是“大厨争冠赛”,用美食完成了一场温暖的“对决”。
(菜品展示)
烟火寻常蕴至味 点滴深处润无声
“其实在哪做饭都一样,就是想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味道。”谢老师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后勤工作的真谛。炎热的厨房里,汗水浸透衣背的两位老师,用最平凡的柴米油盐诠释了“润物细无声”的关怀。当志愿者们捧着饭碗,围坐在乡村院落里边吃边笑时,碗里盛的不仅是美味佳肴,更有一份沉甸甸的师长之爱。
在这个夏天,“彩虹计划”的志愿者们用脚步绘制青春画卷,而谢光奇与郭事军老师则用灶台前的坚守,为这幅画卷添上最温暖的底色。他们的一日三餐,不仅滋养了志愿者的身体,更让“仁爱满园”的校训在烟火气中熠熠生辉。这或许就是教育最美的模样——在平凡的坚守中,传递最动人的温度。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