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细落实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部署,积极落实我校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近日,外国语学院“We爱金庭”社会实践团一行15名师生,在金庭镇人民政府、校团委、外国语学院联合指导下,赴金庭镇开展了为期22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聚焦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围绕“童声绘金庭,青心护太湖”主题,通过“双语课堂润童心、精准帮扶护童行、生态调研助振兴”三大板块,形成一套校地深度合作、大学生持续参与的社会实践范式。
Kids Eyes, Jingting Talks
童声绘金庭,双语荐家乡
“We爱金庭”社会实践团依托金庭镇东蔡村、文体中心2个苏州市暑托点,开始多场沉浸式英语课堂。课程以大美金庭为主线,紧扣“景色、物产、人物、习俗、交通”五大模块,精心设计《金庭景致:探寻自然之美》(Scenery: Exploring Natural Beauty)、《金庭宝藏:品味特色物产》(Treasures: Savoring Special Produces)、《金庭面孔:遇见温暖人物》(People: Meeting Heart-warming People)、《金庭风情:体验传统习俗》(Customs: Experiencing Traditional Practices)、《金庭路径:畅游便捷交通》(Pathway: Enjoying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等主题内容,通过情景对话、拼图挑战、知识抢答、手绘家乡等多元形式,引导45名中小学生用英语讲述家乡故事,全面展示金庭自然与人文魅力。
师生团队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串联大美金庭的自然风光、当地丰富的物产文化、印象深刻的人物故事、独特风情的传统习俗、科技领航的交通状况,内容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不仅帮助学生学习相关英语词汇和表达,同时增进对当地自然和人文的认识。
从羞涩开口到自信表达,当孩子们站上双语推介家乡的舞台,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也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肯定。而岛内与岛外的孩子们从不同的身份描摹眼中的景致,流淌在词句里的金庭印象渐次铺展;孩童与青年从不同的角度勾勒心中的图景,跃动在字间的金庭模样愈发清晰 —— 这一幕幕,共同织就了本次活动的高光时刻。
Care for Kids, Love for Growth
青心护童,暖爱成长
聚焦社区困境儿童,实践团联合社工站启动“一对一”成长陪伴计划。团队发挥商务英语、应用英语专业优势,构建“课业+心理+生活”三维支持体系。
一、学业辅导:每天下午分年级制定暑期作业完成表,累计辅导两周,作业完成率显著提高。
二、心理护航——运用游戏、绘本共读、团辅活动等方法,巧妙融入多种心理学技巧,通过积极心理暗示强化自我肯定,引导识别自身优势与潜能、深化自我认知,有效帮助困境儿童增强自信、悦纳自我。
三、成长保障——为每名儿童建立“成长档案”,紧扣困境儿童的生活需求,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捕捉心理波动。记录能力提升轨迹,重点标注孩子在英语课堂及其他活动中展现出的技能进步,收获成长力量。
Study Eco-tourism, Explore Charm of Taihu
研生态岛旅,探绿韵太湖
围绕“溶洞保护与低碳旅游”主题,实践团深入林屋洞景区、太湖生态岛公共体验中心开展调研,在实地走访中探寻金庭镇在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间的平衡之道,深度学习地域特色实践经验。
在林屋洞景区,实践团了解到,林屋洞属恒温恒湿的脆弱溶洞生态系统,其保护与生态旅游融合紧密,实施“分级保护”。景区以低碳理念推动生态旅游,采用LED冷光源智能灯,降低能耗与岩体影响;可降解材料制作解说牌,扫码即可观看3D科普内容,减少纸质消耗,将地质科普与低碳旅游深度结合。
在太湖生态岛公共体验中心,实践团重点学习区域低碳发展模式。中心以互动展项展示“零碳景区” 建设路径,提升游客参与感,推动低碳理念落地。生态岛将溶洞保护纳入全域体系,林屋洞周边500米设“生态缓冲带”,禁违规建设,种植乡土树种形成生态闭环,体现生态保护的系统性与长远性。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深刻认识到:当地的溶洞保护与低碳旅游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严格的保护措施为旅游发展提供了稀缺的生态资源,而低碳旅游的收益又反哺于保护技术的研发与投入。这种“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强保护”的模式,让大家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了更鲜活的理解。
外国语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深化与金庭镇人民政府、太湖生态岛建设的校地合作,暑期滚动实施“双语课堂+精准帮扶+绿色发展”项目,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一线绚丽绽放。
通讯员:朱书研、赵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