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大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深入开展“牢记嘱托强国有我,行走赣鄱感恩奋进”2025年大学生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自6月28日起,15支社会实践队、200余名师生分赴江西省10余个县(市、区),全面铺开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创新构建“五维实践”育人模式,组织院领导深入实践一线讲授思政微课,带领青年学子走进红色教育基地体悟革命精神、参与非遗文化传承以守护中华文脉、投身支教助学事业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开展产业调研以服务乡村振兴发展。通过立体化、多元化的社会实践,引导青年学子在赣鄱大地的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一线课堂”铸魂:领导垂范讲思政,实践沃土润初心
烈日炎炎挡不住实践脚步,夏日关怀浸润着育人初心。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宁洁奔赴南昌县幽兰镇,看望慰问社会实践队师生,并现场讲授思政微课。宁洁不仅带来亲切关怀,更以幽兰这片红色土地为生动课堂,讲授一堂深刻的思政课,让红色文化在实践感悟中浸润人心。她动情地说,幽兰是一片红色沃土,孕育了南昌早期共产党员高文龙等众多仁人志士,还先后涌现出一大批革命烈士。她指出,要追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当地丰富红色资源优势,在社会实践中坚定信念、磨炼品质、增长才干。她勉励同学们勇担时代使命,将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优良校风、办学特色融入实践,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红色热土上展现师大科院青年的担当与风采。她希望同学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践行青春使命,在服务社会中彰显人生价值,做志向远大的新时代好青年。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党政班子其他成员也分别深入各社会实践队,看望慰问师生,讲授思政微课,勉励青年学子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作出贡献,不断强化自身素质、展现时代风采,努力成为新时代优秀青年。
“红色足迹”砺志:革命圣地铸信仰,青春聚力担使命
赣鄱大地红色印记熠熠生辉,各实践团队以革命圣地为课堂,开展“实践铸魂、行走育心”活动,感悟信仰力量。
“瑞”火照“于”途实践队从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到长征渡口,用脚步丈量信仰厚度。在叶坪体悟红色政权初创艰辛,红井旁感受鱼水情深,大柏地弹痕墙追忆鏖战岁月,长征出发纪念馆铭记初心使命。实践队以文物为教材、旧址为课堂,开展沉浸式研学,解码红色基因,以红歌快闪《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响赤诚。
“语通四海情系乡野”实践队发挥专业优势,架起红色基因传承桥梁。在八一起义纪念馆用英文译述建军史诗,于江西美术馆以跨文化视角解读革命画作。创新“双语红色课堂”,为留守儿童讲英文版《小英雄雨来》,为老党员讲读中英双语《为人民服务》,让红色精神在童声与银发间薪火相传。
“浔光筑梦,青禾向阳”实践队走进九江岷山乡金盘村,慰问烈士后代、对话老党员与老村长,聆听壮烈故事、忠诚誓言、实干事迹,在鲜活故事中感悟信仰力量,探索革命精神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文化根脉”承薪:非遗匠心传文脉,厚植自信育新人
红色基因浸润赣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三支实践队深入乡村非遗一线,以“行走的思政课”守护文明根脉,滋养文化自信。
“石榴籽同心筑梦”实践队赴洞头乡畲族村,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走进畲族展馆了解农耕文明与婚嫁习俗,感受多元文化交融的魅力。学编芦苇扫帚体验非遗技艺,聆听背后历史故事。探访清代建筑联班第,领略畲汉文化交融细节与“三代四进士”佳话。调研凤凰谷农业产业园,探寻特色农产品与畲族文化助推农旅融合的致富路。
“翰墨馨香”实践队在共青城市泽泉乡朝阳社区,将非遗靛蓝技艺带入乡村课堂,以沉浸式美育点亮孩子艺术梦想;在“一老一小”幸福院开展水粉画实践课,以及融合革命历史、环保理念与艺术创造的“环保”创意美术课,让非遗文化在童心中扎根。
“星火传习”实践队在南昌县幽兰镇,为留守儿童打造特色非遗课堂,教授舞龙舞狮、石头画等非遗技艺,还开设心理健康、健美操、防溺水等课程。
“乡野课堂”扶智:支教助学播希望,立德树人润童心
支教队奔赴乡村教育一线,以专业知识与温暖陪伴为留守儿童点亮梦想之光。
“青禾筑梦,萤火扬飞”实践队深入共青城市江益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设计多元化课程,将趣味破冰与手工创作相结合,以“我爱家乡”绘画课培育乡土情怀。开设职业启蒙、红色教育、非遗体验等特色课程,特别关注儿童心理健康。队员们通过互动游戏、艺术创作等方式寓教于乐,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
“红梦启航,筑梦童心”实践队赴于都县银坑镇,以朗诵、音乐、手工、科学实验等课程激发学习兴趣,特别开设安全教育与性教育。通过互动游戏、分组讨论助孩子掌握自我保护知识。汇报演出中,师生共忆支教点滴,真挚情感为活动画上温暖句点,让知识与希望的种子深植童心。
“乡约艺夏”实践队赴甘露镇前山村,教唱《红星闪闪》等,将红色精神融入艺术教育。通过革命故事讲述、音符节奏游戏、舞蹈动作分解等互动,让红色文化教育更具感染力,在艺术熏陶中厚植爱国情怀。
“田野调研”赋能:青春献智助振兴,知行合一求实效
在乡村课堂播种希望的同时,另一批实践队员深入田间地头与农家院落,用脚步丈量乡村大地、用知识服务地方发展,聚焦产业振兴开展调研,为地方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循光而行,青衿致远”实践队深入永修县红旗涂村,聚焦“虾稻共养”生态农业模式,以“三深入”调研法开展工作。深入田间考察“上半年养虾、下半年种稻”的轮作机制,探究粮食安全与经济效益双赢路径。深入技术调研,观摩无人机播种、科学移苗等智慧农业应用。深入劳动实践,赤脚下田拔秧、分苗、插秧,体验“三指提起,两指插下”的农技要领。
两支团队聚焦乡村产业模式开展调研。“婺水寻踪,知行润乡”队考察婺源“荷经济”产业链与蜂产业现代化发展,“共青薪火,栗耘兴乡”队通过“田间直播间”助农带货、设计农旅路线等方式,为乡村振兴、产业升级提供青年方案。
在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中,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赣鄱大地,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在红色教育中坚定信仰,在文化传承中筑牢自信,在支教助学中播撒希望,在产业调研中贡献智慧,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进的使命担当。下一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将继续巩固、深化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成果,深入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引领青年学子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来源: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文:周宇鑫、付怡彬、钟雨香)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