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OBE引领5E赋能:江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全链条 实训课程改革
2025-11-27 10:19:00

  江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以省级教改课题为抓手,针对护理学专业传统实训“重单课操作、轻系统能力,重模仿、轻临床思维”痛点,将OBE(成果导向教育)与5E(吸引、探究、解释、迁移、评价)模式深度融合,覆盖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内、外、妇、儿等)、综合护理全链条实训课,构建“临床需求倒推、成果导向贯穿”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推动实训从“教操作”向“育临床人才”转型。

  一、传统实训“共性堵点”:多课程陷“教学-临床脱节”

  前期对全校护理学专业实训课程调研显示,传统教学存在三大“全链条痛点”。

  一是目标碎片化:实训课多聚焦“单一操作规范”,未衔接临床“多问题并发、需综合决策”的需求,导致学生“单课操作熟练,跨课综合应用难”;二是过程被动化:多门课程沿用“教师演示—学生机械模仿—期末单操作考核”模式,临床思维难以培养;三是评价单一化:实训课考核以“操作准确性”打分,与医院对“能快速适应岗位、兼顾技术与素养”的护理人才需求不匹配。在此背景下,江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启动护理学专业全链条实训课程改革,直指“多课程陷教学-临床脱节”的核心矛盾。

  二、双驱破局:全链条实训课构建“OBE+5E”闭环体系

  “改革的关键是让‘临床需要什么’决定‘实训课教什么’,让‘学生要达成的综合成果’贯穿多课程教学全程”。学院以OBE“全专业成果导向”为核心锚点,以5E“探究式学习”为统一实施路径,针对护理学专业不同类型实训课的特点,打造“需求—目标—过程—评价—改进”的全链条闭环体系,每类课程的设计都紧扣临床实际场景。

  第一步:临床需求“全域画靶”,多课程目标“锚定临床成果”

  通过走访医疗机构(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等),访谈护理部主任、临床护士长及一线护士,梳理出护理岗位对“多课程能力融合”的3类核心需求:“常见病种跨课程综合护理能力”“全场景医患沟通与人文关怀能力”“突发情况应急协作能力”。

  第二步:5E模式“分类射箭”,多课程过程“适配场景探究”

  围绕专业成果目标,将5E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结合不同实训课的特点“差异化落地”,确保每门课程都实现“主动探究”。

  第三步:对照实验“全域验效”,多课程数据“支撑改革实效”

  为确保全链条改革成效,采用科学对照设计:随机选取60名本科生为对照组(所有实训课沿用“教师演示+单一操作考核”传统模式),60名本科生为实验组(所有实训课采用“OBE+5E”模式)。两组学生入学成绩、前期理论课程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保证研究客观性。

  三、硬核支撑:全资源保障“多课程改革落地”

  为保证“多课程改革落地”,学院为改革提供“全域保障”。一是实训资源全域升级,打造“基础护理区、专科护理区、综合急救区”三大功能区,配备覆盖多课程的设备,满足实训课的“场景化教学”需求;二是团队能力全域覆盖,组建涵盖“护理教育+多专科临床实践+教学技术”领域高素质教师队伍,邀请三甲医院多专科护理部主任担任校外指导,确保每门实训课的方案都“贴合专科临床实际”。

  四、改革成效:打造全专业实训改革“可推广样板”

  根据实施方案,此次全链条改革完成了全部实践与总结,形成了三大“全域成果”。一是全专业实训教学资源包,包括护理学专业实训课的“OBE+5E”教改方案、配套讲义、PPT课件,涵盖“老年患者口腔护理”“术后伤口换药”“多发伤应急处置”等23个核心模块,为同类院校提供“全链条可复用”的教学模板;二是多专科临床导向评价体系,建立了“基础课重操作规范+专科课重专科逻辑+综合课重跨课融合”的分层评价标准,填补传统实训“全链条评价难”的空白;三是全专业改革研究报告,系统梳理出多课程改革中的共性问题、专科个性问题及解决办法,为护理学专业全链条实训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我们的改革不是‘单课创新’,而是要让护理专业所有实训课形成‘合力’,培养学生‘会操作、能决策、有温度’的全链条临床能力。”护理学院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根据实践反馈持续优化方案,同时推动改革经验在省内护理院校交流,让“OBE+5E”模式真正服务于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健康中国建设输送更多临床可用的护理力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