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江西水利电力大学教务处党支部:党建业务深融合 凝心聚力促教学
2025-11-27 11:01:00

  江西水利电力大学教务处党支部以“党建业务深融合”为主线,以“凝心聚力促教学”为目标,谱写了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相融互促的生动篇章。

  强化政治引领,在夯实党建根基上“下实功”

  该党支部在审核评估整改、更名大学、省属高校考核等重大任务中,支部党员冲锋在前,统筹谋划,高质量完成了办学规模、教学水平、学科专业等支撑材料的梳理与教学文化建设工作,制定了翔实的审核评估整改方案并严格执行销号管理,确保了各项重点工作的有效落实。

  该党支部着力打造“引源”工作站党建品牌,构建起“集中式受理、一站式服务、24小时不断线”的特色服务体系,形成了“一个党建品牌、四个支撑点”的“1+4”高质量管理服务模式。通过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对接教学单位教工党支部,持续开展学业指导主题党日活动,全方位为师生提供教学服务保障,使“党建+业务”融合有名有实、有效有力。党支部荣获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引源”工作站项目通过“问渠”党建工作创新案例验收,并申报全省高校教师党建工作优秀案例。

  聚焦主责主业,在推动中心工作上“谋实策”

  该党支部将党建工作融入教学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

  优化专业布局,强化内涵建设。系统开展全校48个在招本科专业评估诊断,持续优化专业结构体系。课程建设取得新突破,新增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专业认证工作稳步推进,多个专业获受理并通过认证。设立教改专项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在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召开“产教研”主题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全面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计划。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取得进展,成功申报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培育项目获得推荐。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选聘多名产业教授,校企合作持续深化,与十余家单位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实践教学基地得到有效拓展。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积极推进设备更新升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数量创历史新高,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强化数智赋能,培养新质人才。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搭建智慧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整合与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与需求,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开设一系列数智通识课程、数智技术课程及数智应用场景课程等数智课程,邀请行业专家进校开展讲座与培训,拓宽学生视野,使其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成长为具备数智思维与能力的新质人才。

  推动赛创融合,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出实招”

  该党支部持续完善双创教育体系,升级双创平台,优化双创机制,树立双创品牌,强化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

  夯实双创教育根基。围绕“一平台、三支撑、五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校开设1门创新创业基础课、1门数智课程,各专业设置专创课程和N项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形成“1+1+N”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确保双创教育不断线。全年开出62门双创课程,现有国家级一流双创课程1门、省级2门、校级14门。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精准开展SYB/GYB创业培训,通过系统化课程教学、案例分析与实操指导,为学生后续创业实践筑牢基础,222名学生顺利获得职业技能合格证书。

  升级双创实践空间。扎实完成瑶湾梦工场、大学生瑶湾创业街区建设工作,构建了“两园四区、一地多室”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打造形成“育苗——苗圃——孵化——加速”一体的链条式双创阵地。现有入驻创新创业团队33支,其中创新团队21支,创业团队11支。2024年获批南昌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现有国家众创空间、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江西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江西省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14个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平台。

  更新双创运行机制。出台学科竞赛成果登记与奖励办法等7个双创教育制度文件,推进双创教育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立分类分级学科竞赛机制,以A类重点赛事为引领,B类赛事为主体,C、D类赛事为补充,重点围绕A、B类学科竞赛,确保每个专业聚焦1个B类学科竞赛,大力推进学科竞赛实现全覆盖,创新创业活动实现全参与。新增校内外优秀双创导师112人,举办双创师资专项培训3次,参训教师200余人次。

  彰显创新创业成效。2025年开展76项校级学科竞赛,荣获国家级奖项473项,相比去年增加21.3%,省部级以上奖项1487项,相比去年增加35.9%。积极组织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项目达4787项、16881人次,获国家级铜奖2项,省级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4项。获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20项、省级40项。科技创新成果数量和质量持续提升,创新创业成效显著。

  以师生为中心,在服务师生群众上“见实效”

  该党支部始终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将服务师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解决师生“急难愁盼”。

  打造服务平台,畅通服务渠道。“引源”工作站是支部践行服务宗旨的生动体现。工作站设在教学北大楼B100,由教务处党员每周三固定时间为师生提供各类教务与学业咨询,一站式办理成绩单、学籍证明、学生证补办等业务,实现了服务窗口前移,打通了服务师生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成立学生学业促进协会,通过晚自习“点对点”进班宣讲、建立服务QQ群等方式,精准解读学籍管理、学位授予、人才培养方案等政策,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学业指导。率先推出电子签章学业系统,实现异地自助打印“可信电子成绩单”,并陆续推出更多电子证明服务,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学生少跑腿”。

  改善教学环境,关爱师生身心。支部积极回应师生关切,在教学南北大楼精心打造四间教师休息室,切实改善教师课间休息条件;增设共享雨伞点;张贴各类紧急求助电话。完成25间教室的智慧化改造,搭建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AI教务、AI助教,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教学体验和管理效率,师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提升。

  服务社会发展,在助力乡村振兴上“用真情”

  该党支部组织“青音润乡语 推普助振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赣州市上犹县石崇村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实践团通过入户调研、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系统分析了当地普通话推广现状及村民语言态度。

  针对调研结果,实践团创新推普方式,通过情景课堂、游园活动、村级广播、文旅IP打造等形式,成功扩大了普通话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在学校、文旅服务、对外交流及数字媒体等领域,普通话使用率显著提升。团队开发的“语音二维码”“村级广播”和“文旅IP”等项目,有效弥补了传统传播方式的局限性,提升了普通话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吸引力。

  推普实践不仅提升了村民的普通话应用能力,更探索出了一条“语言能力提升——文化价值转化——数字传播赋能”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有效路径,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参考,彰显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展望未来,江西水利电力大学教务处党支部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聚焦立德树人,聚力改革创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斗志,为学校加快建设高水平水利电力特色大学贡献更大的教务力量。(张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