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2025年高校学子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精神,值此方志敏烈士英勇就义90周年之际,江西现代职院建筑工程分院“星火传承实践队”于7月初奔赴上饶市弋阳县湖塘、宝石、马安等村,开展“以弋汲力——方志敏精神活化与传承”为主题的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以“学、讲、研、践”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红色文化研学与乡村振兴服务之行,让方志敏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芒。
沉浸“学”:旧址溯源悟初心,红色基因铸魂育人
实践队将课堂搬到红色热土上,以“方志敏精神”为轴心开展现场学习。在漆工镇暴动旧址,师生置身打响赣东北武装反抗第一枪的英雄之地,聆听现场教学《漆工暴动与方志敏的初心》,深刻感悟革命先辈坚定的信仰与无畏的担当。走进方志敏故居,一件件实物史料诉说着这位伟大共产主义战士波澜壮阔的一生。带队老师结合《可爱的中国》等著作,生动阐释方志敏精神“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深刻内涵,引导学子从历史认知升华为强烈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追求。
在方志敏纪念馆,纪念馆老师将烈士从求学励志到英勇就义的光辉历程娓娓道来,其伟大精神如明灯般照亮学子心田,为青春注入深沉的历史情怀与奋进动力。
用心“讲”:代际对话传薪火,银发丹心映照青春
实践队深入乡村,青年学子们化身“红色讲师”,在湖塘、宝石、马安等村播撒信仰火种,他们围绕方志敏精神开展生动宣讲,为40余名少年儿童点亮理想之灯,引导他们厚植爱党报国情怀,树立时代使命担当。紧接着,宣讲的课堂从少年儿童延伸至革命前辈。在湖塘村,青年讲师们怀着敬意,系统向佩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们讲述方志敏波澜壮阔的一生及其精神的时代价值。他们的讲述,成为代际对话的桥梁,老党员方厚轻抚纪念章,动情回应村庄作为方志敏故乡被焚毁17次又重建的悲壮历史。阐释“清贫”精神真谛时,老党员方田生深表赞同:“清贫是精神富足!你们讲到了根子上!”青年讲师们更主动引导,请老党员分享建设时期的奋斗故事。“那时没有机械就用人工,困难挡不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老党员们用亲身经历,为青年讲述的精神作出最生动的印证。看着用心宣讲、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老党员们眼中闪烁着欣慰与希望:“民族的希望在你们身上!你们用心讲好这些故事,就是信仰的火种!一定要代代传下去!”
深入“研”:对话叩问初心,研讨明晰方向
对话激发深度思“研”。面对“新时代青年如何传承方志敏精神”的时代之问,老党员们目光殷切:“青年要做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照亮田野,温暖乡亲,现在时代好了,你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本领,将来报效祖国”。这饱含期许的“朝阳寄语”,如同一粒火种,点燃了实践队员心中的责任与担当。队员们将连日来的所见所闻——老党员的奉献故事、乡村发展的现实需求、留守儿童期盼的目光,化作研讨的鲜活素材。大家围坐一起,与老党员们热烈探讨:“学到的建筑知识如何为老屋改造、村道规划出力?红色宣讲怎样更贴近孩子心灵?”从革命旧址的初心感悟,到与老党员的代际碰撞,再到服务乡村的现实思考,方志敏精神的时代价值在“研”讨中愈发清晰,成为指引青年投身强国建设的强大坐标。
笃实“践”:关爱赋能暖童心,步履丈量乡土情
实践队将所学所悟转化为“践”行担当。在湖塘村和马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队员们精准聚焦留守儿童需求,化身“红色讲师”与“梦想信使”。他们以生动宣讲为40余名儿童厚植爱党报国情怀、点亮理想之灯;通过非遗线花制作等兴趣课堂,播撒文化传承种子,激发创造力与乐观心态。队员们带着公益组织捐赠的40双崭新帆布鞋走村入户,将温暖与希望送入困难家庭,以实际行动守护童心尊严,精准传递社会关爱。每一步丈量都是青春的注脚,每一份关怀都是责任的担当。
青春答卷映初心,薪火相传启新程
此次弋阳行,是江西现代职院深化实践育人的生动写照。实践队师生们以“学”铸魂,在红色遗迹中汲取信仰力量;以“讲”连心,在代际对话中传承精神火炬;以“研”促行,在思想碰撞中明晰时代责任;以“践”履诺,在服务乡村中绽放青春光芒。他们用脚步丈量红色热土,用爱心传递时代温度,将“强国有我,青春有为”的铮铮誓言书写在广袤乡村,让方志敏精神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焕发出更加动人的光彩。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