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旅商梦”暑期社会实践队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携红、金、青、橙、蓝五色画笔,在赣鄱大地的实践画布上,绘就一幅理论与实践交融、青春与时代同频的生动画卷。队员们深入乡村、企业、书院,开展理论宣讲、义务支教、直播助农、文艺下乡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他们怀揣“求真知、办实事、传文脉”的初心,以“沉浸式”成长作答新时代青年“如何读懂中国、如何奉献青春”的时代之问。
红心铸魂:研学路上悟真理,知行合一践初心
实践队锚定“思想铸魂”核心,创新“理论浸润——场景体验——行动转化”的育人路径,将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至历史现场与乡村一线。
学校党委副书记方卫武深入实践点,以“知行合一、自强不息”为主题讲授思政课。他从白鹿洞书院“学达性天”的治学传统切入,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深刻解析“真理的味道为何甜”“信仰的力量从何来”,引导队员们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儒家智慧中感悟“求真知”的初心。在白鹿洞书院的青石板路上,留下了队员们探寻真理的坚定足迹,他们驻足于朱熹讲学的遗址,凝视着“忠孝廉节”的匾额,在千年书院的文化浸润中,重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儒家智慧,将儒家文化中的进取精神与当代青年使命相衔接。随后,实践队走进湖口县中共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旧址,开展红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在这里追思先烈、致敬英雄,通过参观文物、聆听党史、情景再现党代会场景,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触摸红色血脉的温度。“红扁担”宣讲团创新理论传播形式,用“朱德的扁担”等故事串联井冈山精神内核,向当地儿童开展沉浸式宣讲。小朋友们眼中闪烁的信仰光芒,印证了“红色基因代代传”的育人实效,也让队员在“讲与学”的互动中深化了对初心使命的理解。
金色赋能:深耕乡土察实情,青春助农促振兴
针对流芳豆香小镇豆产业发展需求,实践队组建三支调研小队,深入豆文化产业园的多家生产公司,走进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以及村两委办公室,走访80余户农户、企业及村两委,精准梳理出“大棚西红柿销路较窄”“冷链物流运输路径不够广泛“年轻人返乡创业激情有待进一步提高”等10余项实际问题,形成兼具数据支撑与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在流芳现代农业示范园,队员们将芳菇菌棒废料转化为豆肥、参与豆田劳作,在“手把青秧插满田”的实践中深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发挥电商专业优势,开展多场直播助农专场活动,吸引5000余人次观看、获赞20w+,直接拓宽西红柿、豆制品等农特产品销路。从问题调研到产业帮扶,从体力劳动到智力输出,实践队用金色汗水浇灌出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希望。
青色续脉:文艺润乡传文脉,古今交融焕新彩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实践队以“古今对话——在地转化——代际传递”的思路,让文化自信在乡村落地生根。
在白鹿洞书院,队员们身着汉服行“拜师礼”,在“朱熹讲学处”聆听“忠孝廉洁”的古训,触摸千年文脉的温度;回到实践点,队员们将这份敬畏转化为文化创造。以豆文化为灵感绘制2面主题墙绘,让“豆香”与“墨香”共融;编排朗诵、歌舞等15个节目,为村民送上2场“文化盛宴”,用艺术点亮乡村夜生活。创新开展“非遗课堂”,在漆扇制作课堂上,孩子们在扇面上绘制豆田风光;在城南龙灯传承课上,队员们手把手教孩子们舞龙技巧;在豆制品加工课上,从磨浆到点卤的全流程体验,让“一颗豆子的旅行”成为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脚。从传统体验到创新表达,队员们既是文化学习者,更是传播者,实践队用青色画笔勾勒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新图景,让文化自信在乡村土壤里拔节生长。
橙色聚心:尊老爱幼传美德,点滴服务暖人心
橙色彰显民生温度,实践队以“需求导向——精准服务——情感共鸣”的模式,将“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
在集中学习“习近平致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八大的贺信和党中央致词精神”后,实践队展开了深入的交流研讨,队员们结合学习实际畅谈感悟。围绕“思想引领+成长陪伴”,实践队为乡村儿童定制“成长套餐”,开展普通话正音培训、推普故事分享会12场,用“小嘴巴讲好普通话”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开设思想引领、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素质拓展等活动,用“大手拉小手”陪伴孩子们度过充实假期;捐赠图书、文具200余件,用“微心愿”点亮孩子们的梦想。聚焦“养老服务+精神关怀”,实践队为乡村老人打造“温暖港湾”,在爱心之家为老人准备爱心午餐,陪他们拉家常、忆往事;在敬老院整理内务、打扫卫生,用“小事”传递孝心;为20余位老人拍摄证件照、生活照,用镜头定格幸福瞬间。从“政策宣讲”到“温情陪伴”,队员们以“小事做实”的态度,将思政教育中的“人民立场”转化为可感知的服务,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完成从“小我”到“大我”的思想升华。
蓝色护航:协同共治筑防线,平安护航保实践
蓝色实践聚焦“安全守护”,实践队以“协同共治”为抓手,构建“排查——宣讲——护航”的安全防护网,在守护平安中强化责任担当。
学校领导实地检查住宿点电路、消防设施,叮嘱“防蚊防电”的细节,将“安全无小事”的理念融入实践全程;队员们配合当地治安联防队开展网格化巡逻,协助排查消防隐患3处、整改安全隐患5个,用“铁脚板”织密安全防线;化身“安全宣讲员”,开展防溺水、反诈骗等10余场讲座,发放宣传手册300余份,用“小课堂”筑牢安全屏障。烈日下,队员们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沿着池塘开展巡逻,排查安全隐患、设置警示标识,用脚步筑牢“防溺水安全网”。从隐患排查到安全宣讲,队员们既保障实践顺利开展,更在协同共治中强化责任意识,将“安全观”融入实践全过程,为乡村平安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实践以“五色青春”为载体,构建起“思政引领、专业赋能、文化浸润、服务增效、安全保障”五位一体的实践模式。未来,学校团委将持续优化协同育人体系,引领更多旅商学子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深入乡村,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中读懂中国,在服务大局、奉献社会中成长成才,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