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华大学林学院在农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积极探索,构建并实践了“三动·四协·五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新农科建设为引领,聚焦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系统推进农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在育人理念、机制创新与平台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立德树人,筑牢思政育人根基北华大学林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贯通培养链”思政教育体系。通过优化培养链,把好入学第一关,将“三农”情怀培育融入专业教育各环节;强化企业资源融入,加强专业实践和行业操守教育;突出就业引导,激励学生投身乡村振兴一线。学院与企业共建联合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红色实践等活动,在实践育人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着力培养“懂农林、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人才。
创新育人机制,构建“三动四协五融”体系以“行业驱动、科教互动、学科推动”为“三动”引擎,紧扣吉林省农林产业实际需求,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科研创新、学科交叉深度融合;通过“高校——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四协”联动,整合多方资源,共建科技小院、研究生工作站、联合培养基地等平台,形成“产——学—研——用”闭环育人体系;依托“思政融合、知识融合、技能融合、实践融合、拓展融合”的“五融”路径,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全面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
打造实践平台,打通产学研“最后一公里”以“科技小院”为载体,建成吉林昌邑水稻科技小院、吉林龙潭吉桃科技小院等9个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构建“学习——科研——服务——成果转化”四位一体协同发展模式。学生在小院中完成课程学习、课题研究、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在服务“三农”一线锤炼品格、增长才干,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深化产教融合,完善“双导师”培养机制推动“双导师制”落地见成效,校企共建35家联合培养基地,聘请52名行业专家担任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企业课题和创新创业项目。导师团队将科技伦理、职业规范、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指导,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近三年,农林研究生参与研发的“谷芽啤酒”等多项成果在企业实现转化,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该成果已在省内外多所高校得到推广应用,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林人才培养新范式。
北华大学林学院通过“三动·四协·五融·一体”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有效破解了农林研究生教育中的难题,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契合,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北华大学林学院将持续优化育人模式,为实现农林强国助力。
作者:郑金萍、刘艳秋、耿业业、毛迪锐、许艳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