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北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邱雨以第一作者在《Carbohydrate Polymers》期刊(中科院一区Top, IF=12.5)发表题为“A feasible strategy of photothermal nanocellulose/chitosan porous composite with brine tolerance and magnetic controllability for solar-driven polluted seawater purification”的学术研究论文。张明教授为通讯作者。

该论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在污染海水淡化与净化领域应用的高耐盐生物质基新型磁控光热自漂浮多孔材料。如何减少蒸发成本以及增强蒸发稳定性是海水淡化领域的瓶颈性问题。在此背景下,该文章创新性以生物质资源为原材料,结合磁性与光热材料,通过磁铁控制生物质纳米复合蒸发器,显著增强其蒸发稳定性与效率。文中重点探讨了不同原料配比的生物质材料对整体蒸发性能的影响,并研究海水淡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为太阳能海水淡化与水体净化技术未来更多元化的发展提供了研究思路。
第一作者邱雨:北华大学林产化学加工工程专业202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生物质仿生复合材料在海水淡化领域的应用。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一区论文1篇。
指导教师张明及团队:北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吉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主要从事生物质组分拆解、仿生智能重组与结构调控机理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吉林市“杰出青年人才”培养专项、“春苗人才”培养工程(首批)、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发改委产业创新专项等10余项。参与完成国家林业公益性科研专项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2篇(SCI收录47篇,Top期刊28篇,一区20余篇,影响因子10以上13篇,ESI高被引3篇),H因子28.张明教授团队聚焦于生物质材料的科学、高效、功能/智能化研究问题:①将纳米材料与聚合物锚定于木质多孔材料孔壁,深化其表界面浸润性调控及其定向导水与水处理机制研究;②利用预处理木质原料与聚合物和分子探针仿生构筑比色-光谱双模式智能木质复合传感器与智能调温变色发光门窗,完成其复合机理与作用机制研究,并取得系列成果,例如: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科研项目成果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5部。
02、北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2025年8月,北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宋冬升以第一作者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中科院、JCR双一区Top, IF=13.2)发表题为“One-pot aqueous synthesis of multifunctional composite flexible materials for oil spill treatment, thermal insulation, and controllable degradation”的学术论文。张明教授为通讯作者。

该论文主要介绍了应用于溢油处理、隔热阻燃、可控降解的一锅水相合成多功能生物质纳米复合柔性材料。传统吸附剂因其不可降解性和环境负担而面临局限性。通过纯水相一锅合成策略创新开发了一种多功能生物质纳米复合柔性材料(CPSM)。整个制造过程在水相体系中进行,实现了环境可持续性和高性能之间的平衡。在油吸附-燃烧解析循环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彻底清除堵塞油污,而且通过多网络交联协同也能够有效阻断传热和抑制燃烧,展现出卓越的隔热阻燃性能。同时,其可以在土壤中矿化以实现自然回收,或者通过碱处理实现可控降解。因此,其在溢油处理、隔热阻燃、可控降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能。
第一作者宋冬升:北华大学2023级材料与化工专业全日制研究生,主要从事特殊润湿性生物质纳米复合材料的仿生制备与水体净化应用研究。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SCI一区论文1篇、二区1篇、三区1篇;以第二发明人(导师为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3项。其中,授权1项,公开1项。
指导教师张明及团队:北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吉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主要从事生物质组分拆解、仿生智能重组与结构调控机理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吉林市“杰出青年人才”培养专项、“春苗人才”培养工程(首批)、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发改委产业创新专项等10余项。参与完成国家林业公益性科研专项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2篇(SCI收录47篇,Top期刊28篇,一区20余篇,影响因子10以上13篇,ESI高被引3篇),H因子28.张明教授团队聚焦于生物质材料的科学、高效、功能/智能化研究问题:①将纳米材料与聚合物锚定于木质多孔材料孔壁,深化其表界面浸润性调控及其定向导水与水处理机制研究;②利用预处理木质原料与聚合物和分子探针仿生构筑比色-光谱双模式智能木质复合传感器与智能调温变色发光门窗,完成其复合机理与作用机制研究,并取得系列成果,例如: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科研项目成果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5部。
03、北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2025年6月,北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郑定强以第一作者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中科院一区,Top, IF=13.2)发表题为“Marangoni-effect-driven mangrove-inspired wood/hydrogel composite evaporator: Innovative technology for efficient seawater desalination”的学术研究论文。张明教授为通讯作者。

该文章创新性的将皂荚多糖制得水凝胶与轻木相结合,通过结构热诱导的马兰戈尼对流驱动盐离子边缘结晶,显著增强其抗盐能力。文中重点探讨了生物质水凝胶与木材复合比例对整体蒸发与耐盐性能的影响,并研究海水淡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为高耐盐型蒸发器的仿生结构与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与重要理论参考。
第一作者郑定强:北华大学林产化学加工工程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植物多糖基水凝胶太阳能蒸发器在海水淡化领域的应用。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SCI一区论文2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
指导教师张明及团队:北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吉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主要从事生物质组分拆解、仿生智能重组与结构调控机理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吉林市“杰出青年人才”培养专项、“春苗人才”培养工程(首批)、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发改委产业创新专项等10余项。参与完成国家林业公益性科研专项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2篇(SCI收录47篇,Top期刊28篇,一区20余篇,影响因子10以上13篇,ESI高被引3篇),H因子28.张明教授团队聚焦于生物质材料的科学、高效、功能/智能化研究问题:①将纳米材料与聚合物锚定于木质多孔材料孔壁,深化其表界面浸润性调控及其定向导水与水处理机制研究;②利用预处理木质原料与聚合物和分子探针仿生构筑比色-光谱双模式智能木质复合传感器与智能调温变色发光门窗,完成其复合机理与作用机制研究,并取得系列成果,例如: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科研项目成果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5部。
04、北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在《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2025年8月,北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左瀚文以第一作者在《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期刊(中科院一区Top, IF=8.0)发表题为“A robust P-N-Si synergistic flame retardant epoxy coating for wood building material protection”的学术论文。温明宇教授为通讯作者。

通过改性聚磷酸铵与四甲基铵聚倍半硅氧烷(4CH₃-NH₃-POSS)制备了一种新型绿色高效PN-Si阻燃剂(PNSF),并应用于环氧基阻燃涂层体系。该 PNSF/EP 涂层兼具高效阻燃性与耐久性,为木质建筑材料的防火保护提供了一种可持续且实用的策略。此论文被国内“高分子阻燃材料”公众号报道。
第一作者左瀚文:北华大学2023级材料与化工专业全日制研究生,主要研究生物质胶黏剂及木材阻燃改性。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一区论文1篇;作为团队负责人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国家级铜奖、获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省级一等奖,获2024年“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金奖、获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大赛省级二等奖;学业方面获得2024年-2025年研究生国家级奖学金以及2023年-2024年一等学业奖学金。
指导教师温明宇及团队:北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北华菁英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木质材料功能性改良(阻燃木质材料及阻燃胶黏剂与涂料)、生物质复合材料,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研发、国际合作及优秀青年人才项目共3项、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主持校级优秀青年团队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25篇,1区高水平论文8篇;申请发明专利10项,授权7项;参与行业标准定制2项目、参编专著1部;参与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及二等奖;指导学生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3项、指导学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铜奖2项,指导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3人次;担任TOP1区SCI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等期刊审稿人。团队木质材料阻燃研究成果先后被“高分子阻燃材料”公众号报道5次。
05、北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2025年7月,北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宋冬升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期刊(中科院二区Top期刊, IF=8.5)发表题为“Lignocellulose and polydopamine composite superhydrophobic and photothermal membrane: A green innovative solution for oil/water separation and high-viscosity oil adsorption”的学术论文。张明教授为通讯作者。

该论文主要介绍了一种针对油水分离与高粘度油吸附的绿色创新解决方案的木质纤维素与聚多巴胺复合超疏水光热膜。为处理含油废水,通过模拟贻贝粘合特性和荷叶自清洁机制开发出一种复合超疏水光热膜,实现高效率、成本效益和环境可持续性。这种创新材料使用生物质纳米纤维素(CNF)、盐酸多巴胺(DA)和十八胺(ODA),其多孔结构和光热棕黑色PDA相互协同促进快速热响应和高效高粘度油吸附。这证明了含油废水可持续解决方案的可行,促进了其更绿色的工业应用前景。
第一作者宋冬升:北华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特殊润湿性生物质纳米复合材料的仿生制备与水体净化应用研究。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SCI一区论文1篇、二区1篇、三区1篇;以第二发明人(导师为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3项。其中,授权1项,公开1项。
指导教师张明及团队:北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吉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主要从事生物质组分拆解、仿生智能重组与结构调控机理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吉林市“杰出青年人才”培养专项、“春苗人才”培养工程(首批)、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发改委产业创新专项等10余项。参与完成国家林业公益性科研专项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2篇(SCI收录47篇,Top期刊28篇,一区20余篇,影响因子10以上13篇,ESI高被引3篇),H因子28.张明教授团队聚焦于生物质材料的科学、高效、功能/智能化研究问题:①将纳米材料与聚合物锚定于木质多孔材料孔壁,深化其表界面浸润性调控及其定向导水与水处理机制研究;②利用预处理木质原料与聚合物和分子探针仿生构筑比色-光谱双模式智能木质复合传感器与智能调温变色发光门窗,完成其复合机理与作用机制研究,并取得系列成果,例如: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科研项目成果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5部。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