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计划内和计划外有什么区别
2025-07-03 14:01:35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计划内和计划外,到底该怎么选?国际本科是计划内还是计划外?是冲着‘自主招生、随时入学’的便利,还是认准‘统招名额、双证保障’的稳妥?从录取标准到课程设置,从费用成本到发展前景,两者的差异远不止表面那么简单。无论是想低分逆袭名校,还是为孩子规划国际教育路径,这些关键区别必须提前了解!本文将从定义、招生方式、学历认证、学制模式等多个维度,全面解析两者的差异,帮助学生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计划内和计划外有什么区别
一、定义与官方属性
1、计划内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国家统招范畴,由教育部审批备案,纳入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计划。学生需通过高考填报志愿录取,毕业后可获得国内大学和国外合作院校的双学位证书(或中外联合学位)。
2、计划外中外合作办学通常指由国内高校与海外院校自主合作开设的非统招项目,不占用高考招生名额。现在人们常说的计划外的中外合办,其实是指国际本科,以合办项目的形式为主。学生通过自主招生考试(如语言测试、校方面试等)入学,毕业后仅获得国外院校的学位证书。此类项目需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后,学历方可被国内认可,如中国传媒大学2+2英美澳新国际本科、南昌大学2+2国际本科、暨南大学2+2国际本科等项目。
二、核心区别详解
1、计划内项目:以本土化为主,学制稳定
(1)招生方式
计划内中外合作办学需参加高考,按统招分数线录取。
(2)招生对象
应届高中毕业生;往届高中毕业生,有高中及同等学历毕业证书;有当年高考成绩,一般要求在高考本科达线。
(3)学制模式
4+0:学生4年均在国内完成学业,由中外教师联合授课,毕业获双学位。
少量“2+2”或“3+1”:部分项目允许后1-2年赴外方院校学习,但需满足语言和学分要求。
(4)学历认证
计划内中外合作办学是双学位(国内+国外),均受教育部认可。
(5)特点
学制固定:按国内本科四年制规划,课程进度统一;
出国非必需:是否出国不影响学位获取,适合希望减少经济压力的家庭;
双学籍衔接:国内学籍全程保留,出国期间仍享受国内高校保障;
相比本校其他专业,学费较高。
2、计划外项目:分段培养,强国际化导向
(1)招生方式
计划外中外合作办学为自主招生,通过校方笔试/面试录取。
(2)招生对象
计划外:高中及同等学历应往届毕业生,有高中毕业证;高二完成会考的学生。
(3)学制模式
2+2:国内2年语言+通识课,后2年转入外方大学(如中国传媒大学2+2项目);
3+1:国内3年专科或本科课程,最后1年赴外完成本科(如部分英国院校合作项目);
1+3/4:1年国内预科强化语言,直接对接国外大一课程。
(4)学历认证
计划外中外合作办学仅国外学位,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可认证,受教育部认可。
(5)特点
录取要求:无国内高考分数要求,按照学生校方笔试/面试成绩进行录取;且和计划内高考录取不冲突;
学制灵活:可根据成绩选择不同出国节点,部分项目支持本硕连读(如3+1+1);
需要出国:通常需完成海外阶段学分才能获得学位。
结语
国际本科的存在,为高考成绩不理想但具备一定经济能力、语言基础的学生提供了一种“破界”的可能,通过“本土根基+全球视野”的双轨培养,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学术硬实力,更帮助他们锤炼跨文化适应力、批判性思维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恰恰是人工智能时代最稀缺的“人类特质”。
目前国际本科正在持续招生和报名中,名额已经越来越紧张了,想要了解更多国际本科项目信息的同学或家长欢迎咨询本平台客服老师。
>>免费领全球留学白皮书,了解各大学报考条件、费用、开学时间、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