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中,职业院校是锻造理想信念、弘扬主流价值观、涵养中华文化、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摇篮,而创建文明校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通辽职业学院对标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要求,以打造“六个好”校园为目标,吹响文明校园创建冲锋号,继2020年被评为自治区文明校园后,2025年又成功跻身全国文明校园之列,树立起新时代学院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又一座里程碑。
高点站位,固本夯基,让思想道德建设“亮”起来
学院以高标准党建推动高水平院校建设,将严格落实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精心培育高质量党建思政品牌,加快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
学院党政一把手带头联系师生、带头讲好思政课,处级干部任班主任、楼层长,足额配置辅导员、思政教师。实施“一系一品牌 一支部一特色”活动,打造“桃李蹊”“弘医筑梦”等11个党建特色品牌,将职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社会服务功能,组建“红传”理论宣讲团,深入机关企业、农村牧区开展宣讲,助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群众心中。深化“北疆教育心向党”工作内涵,开展“做石榴籽铸中华魂”教育活动。持续开展国旗下演讲、缅怀革命先烈等爱国主义主题教育,邀请十余位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大国工匠进校园开展“感党恩”教育。晨读、晨练、每晚看新闻联播等持续坚持的好做法、好习惯深受家长学生好评,文明行为在校园蔚然成风。
党委挂帅,统筹布局,让领导班子建设“强”起来
学院高度重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时组建由党委书记和院长担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严格对标测评体系,系统推进各项建设任务。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充分发挥党代会、教代会、工代会、学代会、妇代会作用,强化学院理事会、学术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形成多元参与治校新格局。培育了“1234”党建模式,着力打造1个“匠心向党”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校内校外2个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抓好党组织书记、专职副书记和党务干部3支队伍,推进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地方建设、助力学院事业进步、助力学生健康成长4个助力。党委研究制定党组织书记、任课教师、辅导员工作“九步工作法”,形成育人闭环。对标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立“1+5”制度体系,“以人为本、权责一致、多方共治、管理科学”的新型学校治理框架已然形成。
广纳人才,明德惟馨,让师德师风建设“实”起来
教师队伍是文明校园创建的关键。学院通过引育并举、校企协同等途径壮大优质师资力量,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全力做好教师队伍建设。
近五年,先后引进招录硕士研究生112人,博士研究生10人,目前,学院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43%,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实施“校企互聘兼职”计划,先后聘请100名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组建了兼职教师师资库。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工作体系。通过开展教育培训、选树师德典型、承诺践诺等方式,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职称评聘、推优评先、项目申报、年度考核等的第一要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育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开展学院“十佳师德标兵、十佳教学标兵”“两优一先”评选,强化示范引领。涌现出一批以教育系统最美后勤人耿洪波、自治区最美教师邱福翠、自治区最美辅导员于丽娜为代表的教师典型。
因地制宜,薪火相传,让校园文化建设“活”起来
学院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融合地域特色文化和职业文化,创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持续打造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华优秀经典诗文诵读书写活动”品牌,建强书法和围棋工作室。举办安代舞大赛、国画交流展、西辽河文化节等活动,全面展示学院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融入独特地域文化。发挥科尔沁版画工作室、科尔沁民歌协会、乌兰牧骑、中蒙药标本馆作用,擦亮中国安代艺术之乡等国字号品牌。将非遗传承与文创产品开发融合,推出哈民陶猪、药皂、香囊等文旅产品40余种,深受市场欢迎。打造职教特色文化。将职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如护理系弘扬“南丁格尔”精神,机电工程系注重“工匠精神”传承等。积极开展企业导师、劳模工匠进校园,传递行业精神。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守望相助・同心筑梦”青少年南北交流活动。多措并举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优化布局,建以致用,让校园环境建设“新”起来
学院瞄准提升办学条件与环境的目标,一手抓硬件设施改善,一手强环境育人功能,扎实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近年来,护理实训综合楼、运动场、机电实训车间等项目相继投入使用。顺利完成“两湖一园”等一批绿化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建设“桃李春风、燕语莺啼、叶染金秋、玉树银花”四季景观,“妙手仁心、神工意匠、桃李芬芳”等十大亮点区块,形成了以人工湖、游园为点,道路绿化为线,区块绿化为面,点、线、面相结合的校园绿地全覆盖系统,校区内苍松翠柏,景色优美,环境怡人,林、山、湖、水已成体相得益彰。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正全力打造新校区。新校区占地1152.66亩,总建筑面积26.79万平方米。目前,新校区的图书馆、学生公寓及部分教学楼等均已完成验收,相关室内装修、绿化和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中。全部工程预计7月底完成交付使用。
强化管理,提升效能,让阵地建设管理“广”起来
学院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以聚焦弘扬主旋律、传播好声音为导向,全面加强阵地建设管理。
充分挖掘校史馆、党建宣教室、家风馆育人功能,打造育人“第二课堂”。“文明公约”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处室成效明显。成立融媒体中心,建成三级媒体矩阵,积极对接市级、省级及国家媒体刊发稿件。开展职教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文艺汇演等直播上百场,向社会第一时间传递学院发展的好声音。严格实行“一会一报”制,规范化管理育人阵地。围绕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与市委统战部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中心”,打造“石榴籽”美育工作室和育人教室。与人民银行共建诚信文化教育基地,与市检察院共建法治校园,与新华书店共建书香校园,与辖区公安部门共建平安校园。
文明校园建设永远都在进行时。在“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开局之年,学院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标“新双高”建设标准,继续深耕校园文明建设,持续吹响“文明校园”建设冲锋号,全面打造职业教育新风尚。
(雪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