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东南大学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接连发表文章,彰显东大团队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东南大学物理学院与丘成桐中心刘正文教授应知名学术期刊Nature邀请,以《黑洞散射计算实现里程碑式精度》为题,发表了对解析相对论精度前沿的评论,文章评述了同期封面论文《高精度黑洞散射中卡拉比-丘流形显现》。
引力波的发现,标志着人类进入到了全新的引力波科学时代。精确研究引力波波源的运动和演化,对理解引力辐射、分析引力波观测数据以及利用引力波探索诸多物理学未解之谜,均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解析相对论研究进展迅速,主要得益于量子场论技术在经典引力问题中的创新应用,刘正文与合作者将场论和数学中的现代解析技术系统引入到经典相对论,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高精度解析结果,包括首次实现了两体动力学时间局域与非局域贡献的分离(https://yauc.seu.edu.cn/2024/0531/c27546a492208/page.htm)。
刘正文教授于2024年加盟东南大学,依托物理学院与丘成桐中心开展新兴的量子场论与引力波理论前沿交叉研究。News & Views是Nature杂志广受欢迎栏目,通常邀请相关领域的前沿专家对最新的重大科学成果进行权威评述。此次刘正文教授受邀发表评论文章,不仅是对他本人学术成就的高度认可,也凸显了东南大学团队在解析相对论与引力波研究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1339-x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肖睿教授、张会岩教授领衔的绿色能源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 “Revolutionize textile recycling(革新废纺回收)” 的 Letter 文章,针对全球日益严峻的废纺等高分子固废问题,提出了创新性的见解与解决方案,呼吁通过跨学科、跨地域协同创新,构建高效、绿色的高分子固废回收定向热转化新范式。
当前,全球废纺固废产量呈现迅猛增长态势,每年总量约达1亿吨,据预测,到2030 年这一数字将至少增长50%。传统的填埋、焚烧等处理方式不仅未实现高值化利用,而且还会带来次生环境问题,如微纳塑料和全氟 / 多氟烷基物质(PFAS)等有害物质大量进入生态系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开发一种低成本且可规模化的高分子固废循环回收和高值利用技术刻不容缓。
在该文章中,团队剖析了当前高分子固废热转化面临的转化过程不可控、产物选择性低以及成本高昂等诸多难题,基于此,团队提出利用廉价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驱动,开发微波等新型用能方式实现定向热转化,提升转化效率与能量利用率,构建新一代可再生能源驱动的有机固废转化体系,在实现高分子有机固废高值利用的同时实现间歇式、波动性绿电的高效存储和转化。论文进一步明确了高分子固废回收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突破点:一是推动工艺过程的再电气化转型,二是强化技术路径的循环经济属性。从宏观层面来看,要推动高分子固废的再生利用,还需构建系统完善的资源数据平台与可量化指标体系,形成技术、产业、政策协同推进的全新格局。展望未来,可再生能源驱动高分子等有机固废定向热转化技术将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东大能源与环境学院肖睿教授和张会岩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青年教师戴磊磊教授为第一作者,东南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
近年来,肖睿、张会岩教授团队在生物质/有机固废高值化利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将光电、微波、等离子体等多种能量引入传统热转化过程中,实现多种能量的耦合互补,从而在温和条件下实现含碳固体原料的零碳/负碳高值转化,相关成果陆续发表在Science、Nat. Chem. Eng.、PNAS、Sci. Adv.、Nat. Commun.等期刊,多项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w0473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