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西南医科大学校长何涛寄语毕业生:在生命的坐标系里,找到属于你们的星辰大海
2025-07-02 13:34
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6月28日上午,西南医科大学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城北校区青年体育馆举行。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何涛以“在生命的坐标系里,找到属于你们的星辰大海”为题,向全体毕业生送上临别寄语和真挚祝福。

在生命的坐标系里找到属于你们的星辰大海
——在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致辞
西南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何涛

  亲爱的2025届毕业生们,

  尊敬的老师们、家长们:

  大家好!

  在这栀子花开的毕业季,夏风轻拂,骊歌声起。今天,我们以一场覆盖全体2025届毕业同学的青春盛典,共同见证你们的梦想从西南医科大学再度启航。

  此刻的城北校区,风华正茂,正当年少。请允许我以校长的名义,向4855名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们道一声最郑重的祝贺——"毕业快乐,我们的济世星光少年们!"

  同学们,今天,当你们站在这里,身披学位服,目光如炬,我想请你们和我一起,回望这段成长的旅程——它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独行,而是无数双手的托举,是无数颗心的守护。

  请看看你们的周围:

  那位在实验室彻夜为你修改论文的导师,他鬓角的白发比去年又增多了几许;

  那位五年间在群里反复@全体成员、生怕你们错过任何关键环节的辅导员,他手机里存满了你们从青涩到自信的照片,也记录了实习交换前夜对你们的反复叮咛;

  那位在宿舍楼下总是唠叨着"早点休息"的阿姨,她的微信头像是花开富贵,却存着你们忘带钥匙时发来的求救表情;

  那位在图书馆默默整理书籍的管理员,他见过你们伏案苦读的背影,他的指尖也为你们抚平过无数卷角的书页;

  还有那位临床带教老师,每次示范听诊前,都会当着你们的面用手捂热听诊头,那一刻,医学也有了它的温度。

  更不要忘记:

  你们的父母可能从未说过"我为你骄傲",但每次视频通话时,他们总把你的照片设为手机屏保;

  同学之间也许有过争执,但在你生病时,是室友凌晨三点陪你去看急诊;

  甚至校园里那些总蹭你们零食的动物精灵们,也在某个角落,见证了你们的拼搏与坚持。

  今天,请你们把掌声送给他们——虽不是主角,但在你们的医大故事里,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第一篇章 历史长河里的西南医大与你

  七十四年前,当这所学校在川南的晨光中诞生时,首届师生用土坯房当教室,以煤油灯代明月,却始终高擎"厚德精业 仁爱济世"的火种。

  从川南医士校到西南医大,从单一医学专业到医、理、工、管多学科协调发展,你们曾在校史馆见过的泛黄照片,恰是建校先贤投射给未来的期许。

  而你们,亲历了学校"七十年校庆" "申博成功"的高光时刻,用实验室通明的灯火、模拟法庭的激辩、临床技能大赛的娴熟、奥体运动场上的冲刺,接续书写了永远未完的"育人传奇"。历史从不抽象,它是由无数个"你在场"的瞬间构成——谢谢同学们,是你们让西南医大的年轮有了更蓬勃的张力!

  第二篇章 教育是灵魂的彼此照亮

  有人说这是个"内卷"的时代,但我更愿称它为一个在激烈竞争中重新定义自我价值的时代。

  你们在生化课上学习“三羧酸循环”的专注,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好奇,在实习中炮制中药的精细,在ICU护士站彻夜的守候,在足球场上用尽洪荒之力的拼搏,都让我看见教育最珍贵的底色——专业精神与人文情怀的交响曲。

  记得你们总调侃"早八人永不认输""期末月变形记",可正是这些"脆皮却坚韧"的日常,让你们练就出多重本领:医学精英们既能解析深奥的病理机制,也能读懂患者眼里的焦虑; 工科才俊们既能组装复杂的集成电路,又能描绘智能医学的未来图景;管理学翘楚们既能做SWOT分析,也会为乡村医改方案熬夜至天明。

  这就是你们今天的样子,新时代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既手握专业精度,又怀揣人文温度!老师为你们点赞,学校更为你们而骄傲!

  第三篇章 奔赴山海前的临行絮语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即将摘下校徽,背上行囊,在这个正在被算法重新定义的时代启程。临别之际,我想用三盏灯,照亮你们的前路。

  第一盏灯:家国之灯——照见生命的高度

  请记住你们在白大褂上别过的第一枚党徽,在升旗仪式上仰望过的五星红旗,在乡村义诊时握过的那双长满老茧的手。

  当你们未来面对疑难病例时,希望记得张祖德教授在田间里巡回医疗的身影——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当你们在心理咨询室听到崩溃的倾诉,请想起汶川地震期间,你们的师长连续数月守在热线旁,用沙哑的声音挽救过多少个绝望的灵魂。

  这盏灯也闪耀着仁爱之光,它提醒我们:

  即便在DRG付费时代,依然要为患者多留几分钟倾听时间。

  即便在成本核算的年代,依然要像为困难患者垫付医药费的全国名中医孙同郊教授一样,坚守仁爱济世的初心。

  即便在"精致利己主义"还有市场的今天,也要像口腔医学专业你们的硕士师姐吴悠那样,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凉山彝族自治州助力脱贫攻坚。

  第二盏灯:真知之灯——照亮思维的广度

  同学们,在这个数智化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远超想象,医学指南每几年迭代一次,人工智能甚至能以周为单位进化,未来的突破,往往发生在学科的裂缝处。 面对这样的世界,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与思考的深度。

  愿你们永远保持:

  医学生的严谨——不放过任何一个异常检验数据;药学生的质疑——不轻信任何一条未经验证的结论;博士生的探索欲——对未知永远充满“为什么”。

  未来,更希望你们用跨界的学识和勇气——在学科的边界上开疆拓土。

  临床医学的医师精通AI技术,用Python分析CT影像。

  基础医学精英通晓医学伦理学,在专家论坛辩论基因编辑的边界。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团队把"元宇宙医院"方案写进全国医改试点案例。

  预防医学的专家们把论文《区块链在病毒溯源中的应用》写在祖国大地上。

  第三盏灯:人性之灯——温暖生命的温度

  此刻,我想聊聊那些成绩单无法衡量的品质:

  还记得吗?那个在解剖课后给"大体老师"默默鞠躬的你;那个为失恋室友连续带饭一周的你;那个在舞台上演绎《本草纲目》的你。

  这些闪着光的瞬间,定义了什么是"完整的优秀":理性但不冷漠,像你们在循证医学课上培养的批判思维;真诚且有边界,如同问诊时既共情又专业的拿捏;自律也懂放松,就像周末既能挑灯夜战又能在天台开演唱会的你们。

  诗和远方,不在别处,就在你们认真生活的每个当下。

  未来,愿你们:

  在手术台前严谨精准,也在旅行途中为一片星空驻足;在会议室据理力争,也记得给家人一个热情满怀的拥抱;在实验室追求真理,也怀有那份“看到夕阳就想拍照分享”的少年心性。

  后浪入海,各自灿烂

  孩子们,离校前请再摸一摸:图书馆那个总被你"霸占"的座位 、实验服上洗不掉的试剂痕迹 、同学录里"苟富贵,勿相忘"的调侃。

  当未来某天,你在手术台上力挽狂澜,在法庭上捍卫医疗正义,在实验室发现新靶点,在心理咨询室点亮黑暗——那一刻,你一定会想起今天,想起忠山的红日,长沱两江的晚风,和此刻为你亮起的三盏灯。

  同学们,愿你们:以情怀助力国家昌盛,以仁心守护生命尊严,用真知破解医学奥秘。让人性的光芒,投射出每一个平凡人的伟大!

  最后,祝愿同学们前程似锦,在生命的坐标系里,找到属于你们的星辰大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