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南方科技大学济南、青岛招生说明会邀您参加!
南方科技大学山东招生组计划于3月29日在济南(上午)、青岛(下午)分别举行2025年本科招生说明会,本次南科大山东招生组特邀学校教授专家与广大考生及家长现场交流,并有山东招生组老师详细介绍学校办学特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及综合评价招生政策,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南科大本科教育的优势与机遇。
招生说明会信息
一、时间
济南:2025年3月29日(周六)09:00-11:00
青岛:2025年3月29日(周六)15:00-17:00
地点
济南:学府大酒店三楼明德堂(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路6号)
青岛:颐中皇冠假日酒店三楼多功能厅(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76号)
二、招生说明会内容
01教授致辞
02南科大创新人才培养报告
03本科生培养案例
04综合评价招生政策和联合医学院招生政策解读
05在校生家长分享
06互动交流
三、参会嘉宾
孟庆虎(济南场)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师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学系荣休教授,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主任、讲席教授。
杨亮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教授,药理学系副系主任,南方科技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医学院院长助理,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研究员
王建坤
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山东招生组核心成员
王均全
南方科技大学招生办主管,山东招生组长
南科大在校生家长代表
四、综合评价招生政策
南科大2025年在山东继续采用“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招生,南科大全部提前批次录取,考生需提前在南科大招生网上注册,并在高考后参加南科大组织的能力测试。
南科大综评报名网址:https://register.sustech.edu.cn/,也可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招生组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王老师18565770287
QQ群:336949096
五、会议预约
招生说明会报名二维码

南方科技大学简介
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是深圳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建的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公办新型研究型大学。学校以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紧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努力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及深圳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快速建设成为聚集一流师资、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综合素养、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创造国际一流学术成果并推动科技应用的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等三部委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南方科技大学及数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南方科技大学扎根中国大地,紧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历史机遇,发扬“敢闯敢试、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创校精神,突出“创知、创新、创业”的办学特色,践行“明德求是、日新自强”的校训精神,努力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及深圳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快速建设成为聚集一流师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造国际一流学术成果并推动科技应用的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尽早实现建成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全球较权威的四大大学排名中,南科大都进入了中国“一流大学”方阵。在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和QS世界大学排名中,南方科技大学均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3名。
01师资力量
南科大已建立一支国际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截至目前,南方科技大学已签约引进教师1300余人,包括院士58人(签约引进与自主培养全职院士47人),国际会士73人, 教育部特聘教授(含青年)50,“国家特支计划”专家2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9人。教学科研系列教师9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经验,60%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工作或学习的经历,高层次人才占教研系列50%以上。

02学科建设
南科大借鉴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的学科设置和办学模式,以理、工、医为主,兼具商科及特色人文社会学科,在本科、硕士、博士层次办学,在一系列新的学科方向上开展研究,使学校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新知识、新技术的源泉。
南科大现设置有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地球与空间科学系、统计与数据科学系、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机械与能源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海洋科学与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深港微电子学院、自动化与智能制造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商学院等33个院系及若干中心,开设41个本科招生专业。
2018年,南科大入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及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截至目前,南科大获批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化学、地球物理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共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材料与化工、金融、电子信息、机械、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临床医学、工商管理共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获批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化学、地球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共1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机械共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南科大已形成完整系统的学科体系。
2024年,南科大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三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ESI全球前1%学科达到14个。

03人才培养
截至2024年12月,南科大在校生总数1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53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约7000人。
南科大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是以学分制、导师制和书院制为基础,依托“631”招生体系、课程体系、科研体系、创新实训体系、“1+3”或“2+2”通识-专业融合式培养体系、国际化三学期体系(“六体系”),实施个性化、精英化和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南科大本科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提倡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术创造与创新。
根据兴趣特长自主选择专业
南科大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和通识专业融合的“1+3”或“2+2”培养模式,即学生入学后暂不分专业,主要修读通识课程,强化学科基础和人文知识素养,入学一年或两年后可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在导师、专业教师指导下自由选择专业。
实行全员书院制教育
南科大本科生采用书院制管理,目前共设立致仁、树仁、致诚、树德、致新、树礼6个书院。书院是学校全面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致力于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多维度成长,在课堂之外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和丰富的兴趣活动,营造密切互动的师生社区。
各书院有自己的文化、活动和非正式的教育课程、辅导咨询、兴趣社团。新入学的学生可根据各书院的特点,选择加入一个书院。书院为每位学生安排一位全职教授作其导师,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咨询和指导。明确专业后,学生可选择一名专业导师,获得专业学习、研究等方面的指引。
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
南科大鼓励本科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本科生在科研中找到自己未来希望进入的领域,并进行探索与尝试,形成自己阶段性学习成果,完成与下一阶段学习或职业发展的接续。近年来,南科大本科生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国际化培养
南科大国际化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通晓国际规则、具备世界公民素养和责任感、尊重理解并拥抱多元文化、具有全球胜任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志于投身世界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新时代人才。
▷ 国际化、优秀的师资力量(90%海归、30%外籍)全国领先;
▷ 与国际接轨的培养方案和方式:英文原版教材,强化英文能力(语言中心,英文教学);
▷ 国际视野、国际交流能力培养:本科生国际交流、优才计划、卓越计划、英才计划;
▷ 国际化氛围(诺奖得主讲座、大师讲座)。
04毕业生去向
截至目前,南科大已培养10届本科毕业生。近几年来,南科大本科毕业生境外深造率40%左右,多数学生赴境外著名高校,半数以上学生获全额奖学金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超过35%毕业生通过保研、考研进入国内名校继续深造;约25%毕业生入职中外名企。
南科大2024届本科毕业生总深造率接近80%,41%毕业生选择境外升学,其中约50%毕业生获QS世界排名前50高校录取,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38%毕业生升学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继续深造,其中95%进入“双一流”高校;21%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大部分选择就业的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如华为、腾讯、平安、大疆、比亚迪、招商银行等企业。

05奖助体系
南科大本科阶段学费为人民币6000元/生学年(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135000元/生学年)。同时,学校建立了完备的奖助体系,设有各类奖助学金50项左右。
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社会奖学金等单项奖学金20余种,鼓励同学们在学术研究、创新创业、国际交流、社会责任、文体艺术等方面全面发展。此外,各书院和院系均设有奖学金。
学校设有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10余项助学金项目。被录取入学、经济困难的新生,可办理无息助学贷款。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