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山东航空学院乘务学院:让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
2025-07-14 17:02:00
山东航空学院
  “老师,飞机起飞前为什么要系安全带呀?”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黄升镇实验学校的教室里,孩子们围着志愿者七嘴八舌地提问。这个夏天,山东航空学院乘务学院的18名大学生志愿者带着航空专业特色课程走进乡村,用知识与热情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专业赋能:让特色课程点亮乡村课堂
  “按压深度要达到5厘米,就像这样……”在“应急救护知识进校园”课堂上,志愿者杜超磊跪在模拟人旁,手把手教孩子们心肺复苏的动作要领。这套结合航空乘务员急救标准设计的课程,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练”让抽象知识变得生动易懂。
  作为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志愿者们将专业优势转化为教学特色:航空礼仪课上,孩子们在“站姿训练+微笑练习”中感受职业素养的魅力;无人机社团带来的空中悬停演示,让乡村孩子近距离触摸科技的神奇;“计算机基础实操”小课堂里,键盘敲击声与欢笑声交织成独特的旋律。
  “我们不是简单地送课,而是把航空人的严谨与温度融入教学。”带队辅导员张智超说。为了让课程更贴合乡村孩子需求,团队提前调研学情,邀请中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参与课程设计,通过岗前培训、技能考核确保教学质量,最终形成了一套“专业+趣味+实用”的特色课程体系。
  校地协同:让实践之花绽放在基层土壤
  “这些城里来的大学生,把课堂变成了乐园!”黄升镇实验学校校长张学福看着教室里练习“客舱礼仪”的孩子们,笑得合不拢嘴。此次活动能顺利开展,离不开沾化团区委、黄升镇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从协调教学场地到保障后勤服务,地方部门的“暖心护航”让志愿者们能够全身心投入教学。
  为了让实践效果更持久,学院与当地共同擦亮“山东航空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牌子,建立起“校地联合、长期合作”的长效机制。“不搞‘一阵风’式服务,要做‘常态化’帮扶。”乘务学院党委书记张凤英说。活动期间,团队不仅完成教学任务,还调研了乡村教育现状,为后续开展“航空科普进校园”“学业帮扶一对一”等活动打下基础。
  青春担当:让成长轨迹与时代同频共振
  “看到孩子们眼里的光,我突然懂了‘服务’二字的分量。”志愿者韩家乐在日记里写道。这位平时有些内向的男生,在教孩子们叠“航空主题”纸飞机时找到了自信,如今已能独立主持科普小课堂。
  实践中,志愿者们既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成长的受益者。从最初面对一群孩子时的紧张无措,到后来能从容应对课堂突发情况;从单纯的技能展示,到思考“如何用专业服务社会”——基层的广阔天地,成为他们锤炼品格、增长才干的“大熔炉”。
  截至目前,活动已被光明网、中国网等1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网络点击量超1.3万人次。但对这群年轻人来说,真正的收获远不止于此。“回到学校后,我更理解了‘品正・纪严・业精・体健’的院训,”志愿者江彤说,“未来无论飞到哪里,这段乡村实践的记忆,都会提醒我为什么出发。”
  如今,山东航空学院乘务学院正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实践育人”理念,让更多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找准人生坐标——因为他们坚信,青春的翅膀,既要能搏击长空,更要懂得贴近大地,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书写属于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与华章。
 (文/张智超、边小玲、郑泽玉、孙英华、赵越、徐志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