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济南高新区伯乐实验学校学子寻访七十二名泉之趵突泉泉群
2025-08-05 11:15:00
济南高新区伯乐实验学校
  7月25日,济南高新区伯乐实验学校二年级三班学生成长共同体小组芒果队成员吕昀泽、韩钰如、李尚宸跟随城市行走计划来到了趵突泉公园开启了一场泉水文化之旅。
  “泉城”拥有名泉七十二,而趵突泉居首,素有“游济南不游趵突泉不成游”之说。据说乾隆皇帝南巡时,因趵突泉水泡茶味醇甘美,封它为“天下第一泉”。老舍先生曾在《趵突泉》一文中写到,“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了一半的美”。或是因这天下第一的美名亦或是老舍先生文字的渲染,趵突泉每日游客络绎不绝。
  炎热的夏季,走进公园,感觉温度就立马下降好几度,潺潺流淌的泉水、翠绿的竹荫,沿着石板路慢慢走,到处都是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孩子们一进园内就被这清澈见底的泉水惊艳到了!色彩斑斓的锦鲤在澄澈如翠的泉水中穿梭往来,它们一点儿也不怕人,靠近水边它们就成群结队地游过来。韩钰茹指着其中一条说到“你看那条鱼胖得像小猪一样”。据说这条可是上过央视的“名鱼”呢,就叫“猪鲤”,它可不是每天都能见到呢。
  再往南走,就来到了趵突泉。趵突泉的记载可上述至商代,迄今长达3500多年。趵突泉泉水清澈、涌水量大、一年四季恒定在18度左右。趵突泉每天涌出约7万立方米泉水,最大涌水量可达16.2万立方米/天。池内刻有趵突泉和天下第一泉两块石碑。 “趵突”二字来源于《诗经》,形容泉水奋力向上喷涌的样子,泉水喷涌时,形成三股水柱,这就是著名的“三股水”奇观。
  李尚宸同学小声问道,“突”这个字是不是写错了?据说当年泉水喷得太高把这一点冲到了大明湖,游览大明湖的时候大家可以看一看明字是不是多一点呢?
  走进泉池,硕大的泉眼如沸水般翻滚,水花四溅,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吕昀泽同学好奇地问到趵突泉为什么一直咕嘟咕嘟往上冒呢?带着这个问题三位同学来到了泉水自然地质展览馆。
  韩老师一一给大家介绍了石灰岩、质灰岩等。那这些泉水又是从哪来的呢?趵突泉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济南的地形地貌,济南位于平原区与山区的交界处,平原下面有石灰岩,也有硅卡岩。济南南高北低的地势使地下岩溶水受压力上涌,形成“泉城”奇景。
  韩老师告诉同学们,趵突泉并非“取之不尽”,历史上曾多次停喷。目前济南仍面临地铁建设与保泉的平衡难题,部分线路因施工影响导致泉眼停喷。我们要了解它、爱护它,少砍伐、多种树,有了良好的植被覆盖就能有效保护水源,让地下水更丰沛,让泉水源源不断持续造福泉城。希望趵突泉的泉水如老舍先生所写:“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
  在趵突泉附近,还散布着金线泉、漱玉泉、杜康泉、白龙泉等三十多个名泉,共同构成了趵突泉泉群。济南的泉,如天上的繁星般璀璨夺目,一泓碧水,一池清泉,皆于这座城的繁华街道,静谧庄园间静静流淌,浇灌着那里的一草一木,泉水已成为济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依泉神韵倍增,泉依城源远流长。
  在城中行走,寻找泉水文化精髓,了解泉水蕴藏的丰富矿物质,在亲泉、知泉、爱泉中,生态保护的责任悄然萌芽,寻泉,寻的是自然馈赠,更是文化之魂与未来之光。当同学们的足迹刻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泉水的叮咚与青春的脉搏正共同奏响一座古城守正创新、向新而行的时代乐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