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让成长真实发生!2025瑞思未来少年大会全国总决赛圆满落幕
2025-08-16 08:52:00
作者:

  8月15日,2025瑞思未来少年大会全国总决赛在上海儿童艺术剧院盛大举行。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15座城市的15支战队、81名未来少年,历经初赛与复赛的层层挑战,最终站上梦想舞台,用智慧与热爱点燃了一场属于少年的荣耀盛典

  未来少年大会:让表达力与创造力在舞台绽放

  作为瑞思教育倾力打造的年度教育盛会,未来少年大会聚焦“表达力”“创造力”综合素养的全面培养,面向3-12岁少年儿童,搭建起融合艺术、人文与未来思维的展示舞台大会设置戏剧、绘本、PBL(项目式学习)三大赛道,通过“创编一本书、演绎一个角色、解决一个问题”的多元任务,引导孩子们在真实情境中汲取灵感,释放想象力、表达力与协作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作品均以英语呈现。孩子们既可以在绘本创作中用画笔与文字编织故事,感受叙事与美学的力量;也可以在戏剧表演中走进角色、沉浸体验,锻炼共情力与自信表达;还可以在项目式学习中直面真实问题,探索解决路径,培养逻辑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

  未来少年大会以创意与创新为底色,依托多样赛道与真实学习场景,激发孩子们在“做中学”“玩中成长”致力于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团队合作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未来人才,助力每一位少年踏上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成为拥有全球视野与时代担当的新时代先锋。

  实践驱动的成长力量:塑造面向未来的少年

  “深入了解‘上瘾’心理,青少年为什么会沉迷互联网?”“从社交技巧到应对校园霸凌,如何融入一个新环境?”“在文化自信中找到中国力量,如何在服饰中融入汉字元素?”“当流失在外的文物有了意识,它们该怎么回家?”......

  在未来少年大会的舞台上,孩子们的创意一次次令人惊喜。从数字时代的人际连接到青少年社交成长,从文化自信到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这些作品或立足科技与社会议题,或关心人文与自然生态。孩子们以稚嫩却犀利的视角审视世界,思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科技的关系。

  “比赛初期,孩子们的创意想法天马行空,但缺乏具体的实施路径。”一位带队老师表示,“随着项目的推进,看着曾经只存在于脑海中的构想,一点点变成鲜活的作品,他们对作品越来越有信心,想法也更加成熟。”

  从“想法”到“作品”的跃迁,体现出的是孩子们思维方式和学习态度的升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如何将抽象的创意拆解为可执行的步骤,如何在分工合作中整合不同观点,如何面对问题时冷静分析、找到解决方案。在掌声与荣誉之外,对孩子们来说,更有价值的是在真实情境中锻炼出的创造力、逻辑思维、抗压能力、沟通协作与项目管理等综合素养这种“体验式学习”的学习效果将超越任何听讲、阅读、书本形式的学习。

  尤为可贵的是,这些创作背后的问题意识,并不是来自书本的“指定作业”,而是他们主动对身边世界的观察与回应。这种对真实问题的关注,正在悄然塑造他们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也让他们在未来无论置身何种环境,都能以积极、建设性的态度参与社会、推动改变,成长为具备社会责任感的未来人才。

  个人到团队——未来少年的蜕变之旅

  在未来少年大会的舞台上,成长从来不止于个人。

  “刚开始排练的时候,孩子总是反复确认自己的部分,生怕出错,但他几乎不去看大家的节奏合不合拍。”谈及孩子的成长,一位家长分享:“到了后来,他开始在排练间隙提醒同伴走位,甚至主动适应别人的节奏,从别麦克风这种细节上关心小伙伴。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孩子好像一瞬间长大了。”

  这种从“我”到“我们”的跨越,正是团队协作的核心价值。对于第一次参与深度共创的孩子来说,团队不仅涉及到分工还要在创作的过程中沟通、理解、互补与信任。孩子们逐渐发现,好的表达不仅仅是独自站在聚光灯下得精彩,而是与队友配合默契,让整个作品更完整、更有力量。

  素质教育的意义恰恰在于这样的真实体验孩子在真实项目合作中获得沟通能力、情绪管理、分工协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理解,个人的光芒与团队的力量融合,才能照亮更大的舞台。面向未来,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还是人与机器的协同,这种跨领域、跨边界的协作能力都将成为立足世界的必备素养。

  瑞思教育始终相信,未来人才的核心不仅是知识的堆积,而是需要具备面向现实世界的思维方式与表达能力。未来少年大会正是这样一个场景,让孩子敢想、敢说、敢做、敢亮相。通过真实的项目挑战与表达舞台,激发孩子的综合素养与个性潜能,让成长真实发生。

  2025瑞思未来少年大会全国总决赛已圆满落幕,但属于孩子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一个更敢表达的自己,一个更会合作的自己,一个不怕挑战、敢于探索的自己,正在他们心中悄然萌芽。未来,瑞思教育将继续秉持“让学习真正发生”的教育理念,致力于为更多孩子提供面向未来的成长土壤,搭建更多元的学习与展示平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