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解码科技创新,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精彩亮相第25届工博会
2025-09-24 14:38: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9月23日,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的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启幕,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锚定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与重点领域,携8项科技创新成果亮相高校展区。

上应大参展项目横跨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新材料、智慧交通系统、农业科技、计算机视觉等领域,高度契合上海市重点产业布局,生动诠释了学校科技成果应用导向强、产业转化率高、市场反响好的特点,让上应科技创新的产业价值充分释放。

从田间的绿色植保到车间的智能研发,从材料的微观突破到产业的深度赋能,在展区吸引着观众和企业关注的“上应出品”,一起来一探魅力!

智能植保机器人:助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顶着大太阳背着几十斤的药桶在果园里打转,药打了不少,虫子没除干净,多余的药液流进地里污染水土,弊端确实太多了。” 这是不少果农、苗圃种植户最头疼的打药难题。如今,老大难问题有了智能解法,智能技术学部校聘教授张智泓联合企业研发攻关出的智能精准变量喷雾植保机器人,专门对准果园、苗圃和大棚里“打药累、浪费多、污染重”的问题,用“按需施药”的思路,把实验室里的技术和田间地头的需求实打实对接上了。

走在果园的路上,能看到机器人精准操作的场景:它实时瞄准作物长在哪、长得怎么样,精确算出每个地方需要多少药,最后让喷头精准送药 —— 形成了“眼睛看、大脑算、喷头喷”的全链条智能配合。这里面最关键的“脉宽调制电磁阀”技术,是靠高频电信号控制阀门开关的快慢,让药剂啥时候喷、喷多少,都跟作物的实际需求严丝合缝对上,从根上解决了施药不准的问题。

运用先进智能机器人服务现代农业,让药剂利用率提上去了,打药成本降了一大截,还能减少多余农药流进土壤、水里,保护地里的鱼虾和虫子,也靠着“人工智能 + 机器装备 + 种地经验”的搭配,把农民从繁重的人工打药里解放出来,按个按钮就搞定的智能管控吸引着更多企业的关注与咨询。

“我们的机器人将助力长三角地区大批智慧果园的建设,让更多智能制造技术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农业智能化升级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张智泓表示。

AI工程师助手:构建工业研发新智能生态

工程师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转换三维机械零件模型,但是各个工程师习惯不同使用的软件也不同,切换“不丝滑”为工作带来诸多限制。面对工业企业设计研发的效率瓶颈,智能技术学部校聘教授逯代兴团队研发“AI工程师助手”,以多模态智能体技术重构了研发全流程,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智能伙伴”。

“用户输入文本参数,就能一键生成兼容NX、CATIA等主流软件的标准3D模型,自动转换为合规2D图纸并完成尺寸标注。”逯代兴介绍,这款助手构建起“检索-建模-校验-优化”的闭环解决方案,依托先进语义理解算法,能精准穿透PDF、Word、Excel,以及图片等文档壁垒,实现资料秒级检索与预览、总结,同时自动识别图纸逻辑错误,从源头规避设计风险。

目前,项目已与大型汽车配件公司开展项目合作并成功验收,未来有望成为企业研发的“智能核心”,驱动设计环节从“人工驱动”向“智能协同”深度变革,彰显了上应大瞄准产业痛点、提供精准技术支撑的创新智慧。

溶液3D打印工艺:直接打印柔性热电器件


材料技术学部杜永教授团队带来的“溶液3D打印技术开发多功能柔性聚合物基有机/无机复合热电材料与器件”项目,不仅能高效制备新型柔性热电材料,还能直接打印出相应的柔性热电器件。避免了传统工艺复杂的剪切、焊接、封装等步骤,显著提高了制备效率。更让人惊喜的是,这种打印工艺并不限于一种材料,在炭黑、碲化铋、聚乳酸等多种材料体系中的适用性也得到了验证。所开发的柔性热电器件在未来可为智能穿戴、健康监测、环境传感、绿色能源回收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今年以来,学校“上应技术长三角行”足迹深入江苏常州、盐城、镇江及浙江湖州等地,以应用技术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为核心,推动校地校企产学研联动持续向深向实,学校以应用技术为支点的科技服务区域发展品牌效应已初步凸显。本次参展,正是学校主动锚定国家战略与上海产业布局,加速科研范式改革的集中缩影。每一项成果背后诠释着学校“面向产业、服务产业、引领产业”的创新密码,彰显了学校应用导向型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跃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7-25 11:37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5-29 21:55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3-21 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