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绵阳师院学子三下乡:猕乡新图绘猕园,深研产业促振兴
2025-09-24 17:18:00
绵阳师范学院

  八月初的安州,猕猴园藤蔓葱郁,饱满的猕猴桃缀满枝头,漾起蓬勃生机。绵阳师范学院“猕”乡新图实践团循着果香走进这片果园,以“解码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扎根田间地头与种植户掌心相握,围坐农技人员身旁深入交流,在调研实践中探寻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的路径,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注入青春活力。

  猕猴桃园新貌:科技与政策共筑产业发展底气

  “以前给果树喷药全靠肩背手提,一亩地得来回跑十趟,累得直不起腰;现在无人机一飞,半小时就能覆盖整片果园,省力又均匀。”黄土镇种植户望着盘旋在猕园上空的无人机,黝黑的面庞上满是欣慰。

  实践团在走访中发现,如今的“猕乡”已褪去传统农耕的粗放底色,科技赋能成为产业发展的鲜明特征:当地猕猴桃种植领域先进技术覆盖率达98%,无人机植保、生物有机肥应用试验点已成为果园标配;农科院专家定期下沉田间,针对品种选育、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开展指导,不仅让每亩果园稳定产出三千斤优质鲜果,更让每斤7元的市场定价有了科学种植的品质支撑。

  政策红利更让“猕乡”添活力。通过智慧政务平台,补贴申领周期从60天压缩至15天,“产业链金融”为180家经营主体带来贷款贴息。而高校学子带来的直播带货新风,更让猕猴桃从田间枝头直抵城市餐桌,为“猕乡新图”绘上鲜活一笔。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更让“猕乡”发展活力进一步迸发。通过当地智慧政务平台,猕猴桃种植相关补贴的申领周期从原本的60天压缩至15天,流程简化让政策红利快速直达种植主体;“产业链金融”专项政策落地后,已为180家猕猴桃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提供贷款贴息支持,有效缓解了生产经营中的资金压力。而高校学子带来的直播带货新风,更让猕猴桃从田间枝头直抵城市餐桌,为“猕乡新图”绘上鲜活一笔。

  猕园忧思:三重堵点制约产业升级步伐

  在丰收的喜人景象背后,实践团也敏锐捕捉到“猕乡”产业升级面临的现实困境,三重突出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堵点。其一,生长周期长导致种植周转效率低。“一颗猕猴桃从开花到成熟,得足足等5个月,中间但凡遇到极端天气,一年的心血都可能受影响。”种植户的叹息道出了核心痛点——较长的生长周期不仅增加了自然风险暴露时长,也限制了农户年内种植计划的灵活调整,难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其二,深加工环节薄弱导致附加值难以释放。安州猕猴桃以红心品种为特色,兼具酸度低、维生素C含量高的品质优势,但实践团调研发现,当地产品仍以初级鲜果销售为主,果脯、果汁、果酒等深加工产品在市场上难觅踪迹。部分小作坊虽尝试简单加工,却因缺乏标准化生产工艺和质量管控体系,产品品质参差不齐,无法形成规模化市场竞争力,优质果品的价值潜力未能充分挖掘。其三,品牌声量不足导致“好果难卖好价”。

  尽管当地已尝试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等线上平台进行宣传,但受限于运营人才缺乏、内容策划能力不足,账号流量持续低迷,单条内容浏览量多在两位数徘徊,难以有效触达目标消费群体。“我们的果子品质不输知名产区,但因为没名气,收购价总是比别人低一截。”一位合作社负责人的无奈,揭示了品牌建设滞后对产业收益的直接影响,也成为“猕乡新图”中亟待填补的关键色块。

  青春执笔:靶向破题共绘振兴新图景

  针对调研发现的产业堵点,“猕乡”新图实践团立足专业所长,以青春智慧靶向施策,为产业升级提出切实可行的破局思路。面对生长周期长的问题,实践团中生物科学、农学相关专业的学生,采集猕猴桃园土壤样本与不同品种的猕猴桃枝条带回高校实验室,计划联合校内科研团队开展品种改良试验,通过筛选早熟优质品种、优化生长环境调控技术,探索缩短生长周期、提升抗逆性的有效路径。

  针对深加工短板,团队负责人表示:“我们正梳理高校食品加工专业资源与本地加工企业需求,计划搭建对接桥梁,先从技术门槛较低的果脯、果汁加工入手,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企业制定标准化生产流程,逐步积累经验后再拓展果酒、猕猴桃酵素等更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产业从‘卖鲜果’向‘卖产品’转型。”在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方面,实践团不仅计划优化现有线上账号运营——结合年轻人偏好的短视频、直播形式,策划“猕园日常”“种植故事”等系列内容,提升品牌辨识度;还将探索“高校+农户”长期对接机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采后处理痛点,协助引进果实分级、保鲜储存、个性化包装等技术,通过提升产品品相与流动稳定性,为“好果卖好价”筑牢基础。

  夕阳西下,余晖为猕园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实践团成员的足迹与藤蔓交错,定格成青春与土地相融的生动画面。“这些娃娃不是来画图纸的,是来帮我们把日子画得更甜的。”一位老农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对青春力量的深切期许。如今,实验室里的品种改良样本已进入培育阶段,助农直播的镜头仍在田间持续转动;“猕乡新图”的每一笔勾勒,都在青年学子与乡土的双向奔赴中,慢慢晕染出产业兴旺、农户增收的丰收颜色。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