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14:00,吉利学院新工科实验楼215实验室化身“科技竞技场”——由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学院主办、智创科技实验室社团承办的“智启未来・竞逐赛道——2025年四川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循迹赛道吉利学院校赛”圆满落幕。这场赛事不仅是国家“新工科”建设战略的落地实践,更成为吉利学子展现工程实力、碰撞创新火花的绝佳舞台。

赛事速递:42支队伍角逐,23支突围展实力
本次校赛以“智启未来・竞逐赛道”为核心主题,聚焦智能硬件与程序控制的综合应用,吸引了全校各学院42支队伍报名参赛。经过严格车检筛选,23支队伍成功突围,带着自主设计或改装的智能循迹小车,在包含直线、弯道、S形曲线、十字交叉、环形路段的复合赛道上,展开了一场“精度与速度”的双重较量。
比赛要求小车沿白色引导线完成全程任务,综合考察路径识别准确性、行驶稳定性、速度控制能力及系统抗干扰水平——从硬件集成到算法优化,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团队的综合实力。

获奖高光:四支队伍满分领跑,省赛资格落定
赛场内,紧张与热烈的氛围交织。调试区里,队员们的身影格外专注:有人俯身细致校准电路板,有人围在电脑前争论代码逻辑,有人手持工具紧急改装机械结构,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对“完美循迹”的追求。
比赛现场,在包含直线、弯道、S形曲线、十字交叉和环形路段在内的复合赛道上,选手们灵活控制参数、优化传感器布局、改进机械结构,持续提升小车的循迹精度与运行效率。各团队技术路线多样,充分体现出吉利学子扎实的专业能力与创新思维。
“川吉星循捷队”“文件传输助手”等队伍更是展现出硬核实力,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增强识别稳定性,优化舵机控制策略提升过弯性能,最终以优异成绩冲线。
经过半天的激烈角逐,大赛获奖名单最终揭晓。其中,“川吉星循捷队”“文件传输助手”“吉利领航星”“初_ORI”四支队伍以满分成绩脱颖而出,用时分别为1分17秒、1分46秒、1分52秒和2分18秒,位列前四。此外,表现优异的选手还将获得推荐进入“智创科技实验室”的机会,参与更深层次的科研与竞赛项目。


心声传递:院长寄语+团队感悟,藏着成长的密码
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学院施一飞院长在开幕致辞中,点明了赛事的育人初心:“这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生动实践。我们希望同学们把课堂理论转化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竞技中互学互鉴,成长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而跨专业组建的团队,更让“学科融合”的魅力突显。有队员坦言:“队里有编程高手、机械达人、设计能手,最初各执己见,磨合后才学会换位思考——优秀的工程作品,从来都是不同专业的碰撞结晶。”还有团队曾因主控板烧毁陷入困境,却连续奋战三昼夜让小车“重焕生机”,用坚持诠释了“不放弃”的科创精神。
学生代表袁志林的分享道出了众人的心声:“从设计构思到千百次调试,我们曾被传感器灵敏度、弯道控制等难住,但当看到亲手打造的小车平稳跑完全程时,所有付出都值得!”
未来可期:从校赛到省赛,续写科创篇章
这场机器人大赛,不仅是一次技术较量,更是吉利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新工科建设的缩影。学校始终坚持“以赛促学”的育人机制,通过搭建优质科创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专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如今,获得省赛资格的队伍已开启新一轮打磨,即将代表学校站上更广阔的舞台。正如智创科技实验室指导教师席林所说:“每一步都凝聚着同学们的汗水与教师的坚守,期待大家在省赛中展现吉利风采,为校争光!”
作者:席林 罗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