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跨专业协作,以心理学赋能竞技体育,成都体育学院取得“挑战杯”新突破
2025-11-05 14:16:00
成都体育学院

  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决赛在南京大学落下帷幕。本届竞赛紧扣国家战略与产业前沿,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关键领域,共吸引全国472所高校的1283件作品入围终审角逐。经过材料初审、展位问询、路演答辩等层层角逐,成都体育学院参赛项目《赛前“心”动力》荣获全国一等奖,实现学校在该项赛事中金奖“零的突破”,这也是成都体育学院首次闯入“大挑”全国终审决赛现场路演并斩获首个双创项目全国一等奖,具有里程碑意义。

  荣誉的背后,是团队一年多的持续奋斗与集体攻坚。项目成员来自不同专业,却因共同的目标凝聚成一股绳。他们深入运动队一线开展广泛调研,累计完成上千份数据采集,走访教练员、运动员百余人次,在反复打磨中不断优化项目内容。备赛期间,团队经历了无数次推翻重来:问卷设计反复优化,调研数据反复验证,路演稿件逐字推敲。没有周末,没有假期,训练场、会议室成了他们的“主战场”。

  备赛过程中,团队不断突破自我、精益求精。正如指导老师原源所言:“最难忘的是团队成员每一次深夜离开学生活动中心时坚定的身影”;而团队负责人杨思宇也感慨:“与清华等强校同场竞技,让我们看到差距,也更坚定了拼搏的决心。”成员孟淳博则表示:“哪怕起点不同,只要敢做、坚持做,就有成功的可能。”正是这种不畏强手、脚踏实地、团结一心的信念,支撑项目从校赛、省赛一路突围,最终在全国赛场上脱颖而出。

  此次获奖不仅是成都体育学院在“挑战杯”赛事中的历史性突破,更彰显了体育类院校在高水平学术科技竞赛中的实力与潜力。它充分证明:只要敢于突破、协同拼搏,体育院校学子不仅能摘得学术金牌,也能夺得竞技金牌!

  以挑战为名,用奋斗作答。成都体育学院将继续优化科创支持机制,鼓励更多青年学子勇于跨界探索、协作攻坚,在新时代创新浪潮中展现成体人的担当与力量。

  项目信息:

  名称:《赛前“心”动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方案》

  负责人:杨思宇(新闻与传播学院)

  团队成员:陶欣媚(运动训练学院)、孟淳博(体育教育学院)、仉贝宁(运动训练学院)、吴泽宇(运动休闲学院)、刘小东(足球运动学院)

  指导教师:原源(校团委)、萨捷(历史文化学院)、樊芷吟(外国语学院)

作者:吴羽多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