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杲杲,金风送爽。2025年10月10日,遂宁市船山区天宫庙小学校园内,流淌着一股跨越山海的温暖情谊。一场以“遂理一家亲”为主题的藏羌文化进校园活动,如同一幅绚丽的民族文化长卷,在这里徐徐展开,用最古老的剪纸艺术,谱写了民族团结的崭新篇章。
缘起·一剪之谊绘同心
活动伊始,便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浸润。理县与船山区的领导及专业美术教师一行,漫步于天宫庙小学精心布置的师生作品展间。在遂宁市胡宁名师工作室及古韵盎然的剪纸教室里,每一幅精雕细琢的剪纸作品,都仿佛在无声地讲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匠心传承。作为遂宁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胡宁老师的讲解如春风化雨,将剪纸背后的故事与技艺娓娓道来。指尖流转的是线条与图案,心中连接的却是遂理两地深厚的情谊。这一刻,艺术成为了最美的通用语言,消融了地域的阻隔,绘就了民族团结的“同心圆”。
交融·藏羌密码绽华彩
活动的华彩乐章,由藏羌剪纸州级传承人、理县薛城小学美术教师高继兰奏响。一场题为 《守护与突破:藏羌剪纸的传承密码与创新探索》 的讲座,如同一把钥匙,为天宫庙小学的师生们开启了通往雪域羌寨的神秘艺术之门。高继兰老师带来的,不仅是剪刀与红纸的技艺,更是蕴藏在每一道纹样中的民族记忆与文化密码。从神圣的白石崇拜到欢快的锅庄舞姿,那些充满民族特色的图腾在她的指尖获得新生。她讲述的,是守护的执着,是如何在时代浪潮中,让古老的剪纸艺术突破边界,焕发出与时俱进的蓬勃生命力。这一刻,藏羌的文化基因,在遂宁的校园里落地生花。
回响·匠心深耕育新苗
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奔赴。作为东道主的灵魂人物,胡宁老师以《非遗剪纸进校园的实践与探索》为题,分享了天宫庙小学在传统文化土壤上的深耕细作。从一本本精心编写的剪纸教材,到一项项深入的课题研究;从将剪纸艺术融入时尚的服装文创开发,到其产生的广泛辐射影响力……胡宁老师的汇报,展现了一条清晰而坚定的非遗传承之路,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校园里不仅被“保存”,更被“激活”。
展望·携手共赴新征程
活动尾声,天宫庙小学校校长唐田坤为本次交流作了深情总结。他表示,这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情感的升华。它以剪纸为媒,让两地的双手紧握;以文化为桥,让民族的情感交融。他期盼,遂理两地的情谊能如这精美的剪纸作品一般,历久弥新,并在此基础之上,携手共赴教育与文化协同发展的新征程。
剪纸无声,传千言万语;遂理情深,系山海之约。本次活动虽已落幕,但“一家亲”的种子已深植于每位师生心间。我们深信,在未来的岁月里,这份由文化与艺术滋养的情谊,必将如嘉陵江与涪江之水,奔流不息,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波澜壮阔的时代和声。(文:黄艳 图:刘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