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轰鸣,桨叶划破长空,9月25日,多架直升机和多类型无人机的精彩表演,开启了天府新区通用航空职业学院第七届航空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序幕。本届活动以“低空展翼同谱发展乐章,文化为媒共建强国伟业”为核心,集教学成果展示、高端学术论坛、文艺晚会于一体,旨在深度推进航空科普教育、促进产教融合,展现通航领域前沿技术与人才培养创新成果。
教学成果立体呈现,互动体验点燃航空热情
活动当日,学校低空经济产业学院为大家精心呈现了涵盖物流、植保、货运、吊装及航拍等全应用场景的无人机设备展示。
“本次参展的无人机设备2000余件,包含了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等多个机型的一应俱全,涵盖了从消费级到工业级的各个层次。这些无人机不仅展示了先进的飞行控制技术,还配备了高清摄像、红外成像、激光雷达等多种任务载荷,充分体现了低空装备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巨大潜力。”低空经济产业学院教师胡浩表示。
此外,学院还特别展示了先进的空中无人机反制设备,这些设备在保障低空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次航空文化进校园活动,我们带来了一批先进的无人机反制设备,无人机反制设备是通过精确的定位技术和信号干扰,有效应对非法入侵的无人机,为低空安全保驾护航。检测雷达和探测雷达能够监测空域中‘黑飞’的无人机,并且将信号返回,我们能够利用这个信号使用无人机反制枪,切断‘黑飞’的无人机与地面的连接,最终达到一个管控的作用。”低空经济产业学院院长助理王頔老师告诉大家。
“这次活动我们带来了续航能力很强的氢能无人机,它内置了氢燃料电池,能够将氢能转化为电能,得益于这种创新的能源供应方式,它的续航能够达到两个小时。且具备‘一机多用’的全能作业能力,拥有长航时、低成本的核心特点,目前在很多地区的道路巡检和应急场景中已实现规模化应用。”低空经济产业学院教师刘俊峰介绍。
一系列的展示,全面而生动地呈现了低空飞行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大家通过互动的方式,参与无人机编程、航模制作等实践活动,亲手打造属于自己的“飞行伙伴”。
2024级无人机综合应用专业李阳同学表示:“这次活动让我对低空经济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活动中我看到了氢气无人机、垂起无人机这些先进的设备,让我对低空经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还亲手制作了自己的无人机模型,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对低空事业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学校各二级学院也围绕通用航空技术技能,通过动态表演、静态展陈、模拟体验等多种形式,展示扎实的教学成果与创新实践能力。现场特设互动环节,参与者有机会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低空领域的魅力,并可收获精心准备的惊喜纪念品。
高端论坛汇聚智慧,多方共商低空经济产教融合大计
作为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低空经济与人才培养”学术论坛邀请到了业界权威与学术领军人物共聚一堂。
中国民用航空器所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 China)秘书长陈国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主题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向锦武深入剖析“低空经济及其装备技术”发展趋势,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潘泉则就“无人机反制技术与服务”分享前沿见解。
此外,论坛还设置了三场专题报告会和两场重量级圆桌对话。论坛聚焦“政行企校”多方协同,共话低空经济产教融合发展路径,政府相关部门代表从政策制定与引导层面,阐述了支持低空经济产教融合的具体举措与发展规划;行业协会专家则从行业规范与标准制定角度,提出了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建议;企业与院校代表则聚焦于合作模式创新,探讨了如何通过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展科研项目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低空经济产业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论坛还邀请全国4所通用航空类院校专家参与,共商“通用航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创新联盟”建设,专家们围绕低空经济产业现状与未来走向展开激烈探讨,针对如何优化课程设置以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怎样构建实践平台来强化学生实操能力等关键问题,提出了诸多具有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建议。
航空服务管理学院院长吴光速表示:“这次学术论坛为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市场导向信息,让我们知道目前的低空经济背景下,社会需要哪一类人才,院校专家们还介绍了各自在办学能力、专业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的探索与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航空晚会璀璨压轴,无人机编队演绎爱国情怀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强国有我,请党放心”......活动当晚,一场由在校学生主导的航空文化主题晚会压轴登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环节是由学生编程操控的无人机表演队,以夜空为幕,通过精准的编队飞行与灯光变换,生动演绎爱国主题篇章,展现青年学子的科技应用能力与家国情怀,为整场活动画上精彩句点。
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聂彩林表示:“这次航空文化进校园活动,我们结合各学院特色,开展了技能展示与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们深入参与。还邀请了众多院士、专家及行业翘楚,举办低空经济与人才论坛,为在校师生和社会公众打造了一场‘沉浸式’航空文化盛宴,有力助推了低空经济产业生态构建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作者:杨建强 雷雅迪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