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征集志愿丨2025年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普通类征集志愿计划正式公布(8月11日发布)
2025-08-11 14:43:00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2025年招生录取工作正在稳步开展,现向社会发布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本科普通类招生的征集志愿计划。

  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院校代码:2506。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本科普通类征集志愿填报时间: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普通类本科批次第二次征集志愿具体填报时间关注新疆招生考试主管部门官网官方通知。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普通类第二次征集志愿计划如下:

  温

  参加新疆普通类第二次征集的考生,志愿录取时,如控制线上生源不足,经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招办申请,有降分录取的政策,低于本科批控制线的考生均可填报。有意向就读的考生,请务必在该批次第一志愿填报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录取时满足考生第一志愿专业。

  请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普通类考生及家长及时关注所在省份招生考试主管部门官网发布的征集志愿信息,及时填报。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本科普通类学费为27500元—28000元/人·学年。住宿费:4人间,6000元/人·学年。决定复读、犹豫不决的考生请不要参加征集志愿的填报,请将机会留给真正想报考大学的考生。

  凡是报考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的考生,可以主动与学校招生办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录取时会有老师与你联系核实邮寄地址和专业信息。千万不要错过你最重要的电话!

  学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成立于2000年7月,是经教育部批准,由辽宁师范大学举办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独立学院)。学校现有22个本科招生专业,全日制在校生8200余人。学校校园占地面积6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实现校园网WIFI6全覆盖。现有专兼职教师538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者占比36%,名师引领、骨干支撑、专兼结合、双师特色的师资队伍基本形成。

  学校将“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兼备的市场所需之才。学校与美、英、日、韩等国开展本科生交换留学、双学位联合培养等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学校深入推进“5+X”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制度,形成富有学校特色、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制度机制。

  学校先后获批大连市北黄海经济带发展研究基地、辽宁省民办高等学校新文科建设研究中心;学校先后被授予大连市先进团委、大连市五四红旗团委、辽宁省先进团委、辽宁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多措并举助力学生考研

  学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充分调动各学院的能动性,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考研学生提供学业指导、生活服务。学校始终坚持把考研工作作为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实施了一系列助力考研措施和制度保障。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不同的选修课模块,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发展方向及考研深造的需求;对考研学生进行英语、公共政治辅导,安排考研学生专用自习室;为考研学生配备学业指导教师,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考研方向。在学生准备考研的不同阶段,学业指导教师会辅导不同的课程,同时,学校也会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为学生做考研辅导。同学们,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是你们立志考研的理想殿堂!

  就业前景广阔 助力职场无忧

  学校围绕产业建专业,服务企业强就业,努力构建新质生产力与大学生就业双向赋能机制。深入开展访企业拓展岗位促就业、访学校深入学习促发展、访校友增进交流促互动、访家庭强化联动促成长专项行动。抓好职规大赛。立足国家战略、区域发展、行业特色、学校定位、学生成长,推动以赛促学,以赛促就。

  抓实“招就培”联动,坚持教学紧跟产业、培养紧跟需求,提升人才培养实效。一是推动一二课堂双轮驱动,举办分行业、分领域和学科特色三类求职实训专场活动,持续强化学生能力储备。二是加强校园招聘市场建设,发挥主渠道作用,全力做好用人单位进校招录的组织服务。三是推进智慧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开发AI智慧生涯发展应用,打造集AI面试、AI简历制作为一体的就业多维空间。四是加强政策宣传,做好“应征入伍”“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招录工作。五是强化就业实习见习,将实习实训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校政、校企、校社合作,目前已建设300余家学生实训就业基地。学校打造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就业工作队伍,全面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形成“学校领导主抓、部门分工负责、校院上下联动、师生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