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促“就” 拓宽新路径——普洱学院打造就业创业融合发展新样板
毕业季亦是就业季。近年来,普洱学院主动对接国家就业优先战略,积极融入云南高质量发展大局,围绕“稳就业、促创业、强服务”持续发力,构建“课程、平台、政策”多元协同的就业创业工作体系,探索出一条内拓岗位、外输人才、双向发力的就业育人新路径。
打造创业平台,架起“在地就业”连心桥
走进普洱学院依托沪滇协作项目打造的普洱青年创业街区,一间间充满创意与文化气息的青年创业门店成为了大学生梦想启航的起点。2024届毕业生王美芬,正利用校内提供的“免租半年+导师指导”机会,运营自己的民族服饰店,并借助电商平台将苗族传统文化推广至更广阔的市场。

截至目前,普洱学院青年创业街区已累计孵化学生创业团队32个,年孵化项目超过70个,项目落地率超20%。学校依托街区平台,联动导师培训、资源整合和创业赛事,持续激发学生创业热情,为大学生提供了由“校园创意”通往“市场落地”的实践空间。


强化机制护航,实现精准就业育人
普洱学院把就业创业工作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双组长”的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校-院-师”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
同时,学校深化政校企合作,与206家地方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与普洱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精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与青年人才供给。近年来,学校毕业生留在普洱就业比例接近50%,在服务区域发展中实现自身成长。

完善课程体系,增强学生就业“硬实力”
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方面,普洱学院系统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通过设置基础理论、创业实训、就业指导等模块,形成“通识+专业+应用”一体化课程结构。与此同时,学校引入企业导师、地方能工巧匠走进课堂,让学生在“案例中学,在实训中练”,不断提升就业适应力和岗位胜任力。
近年来,普洱学院积极组织就业指导、创业实践、招聘对接等系列活动,涌现出“文化实验室”苗绣非遗创业项目、“洱与茶妃”电商团队、“就现在”咖啡创业团队等一批青年创新典型,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样本。

据普洱学院就业处处长杨平介绍,未来,普洱学院将继续深化“课程赋能 培训助力 国际拓展”模式,推进“校区、园区、街区、社区”四区联动建设,创新构建集实习、实训、就业、创业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和成果转化平台。(文/高丹阳)
来源:普洱学院
实习编辑:张莲雯
责任编辑:高丹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