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瓷聚东方·一带一路”亚洲陶瓷艺术作品展暨国际陶瓷学术交流活动在红河学院开幕

9月27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陶瓷文化:保护与创新”教席主办,红河学院、景德镇学院、建水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2025年“瓷聚东方·一带一路”亚洲陶瓷艺术作品展暨国际陶瓷学术交流活动在红河学院建水紫陶产业学院开幕。来自中国、孟加拉国、柬埔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韩国、斯里兰卡、泰国、越南等12个国家的300余位艺术家携361件(套)陶瓷作品参展,开展文明互鉴与艺术对话。

开幕式以极具民族特色的文艺表演拉开帷幕。国家级非遗舞蹈《马缨花》、民俗表演《拐灯》以及紫陶匠人现场演绎《千年紫陶》制作工艺,共同展现了红河多彩的民族文化与陶瓷艺术的传承创新。

红河州委常委、州委组织部部长字振华在致辞中指出,红河州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正着力推动建水紫陶产业链条的完善与提升,他诚邀各界深入感受红河的文化与生态之美,期待以陶瓷为桥深化文明互鉴。

红河学院党委书记洪波表示,学校依托建水紫陶产业学院,积极助力紫陶品牌化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二周年之际,本次展览既是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的融合,也是推动中国陶瓷教育“走出去”“请进来”的重要窗口。

景德镇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熊震宇指出,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陶瓷文化:保护与创新”教席主持单位,景德镇学院愿与各方携手,在合作、传承、创新中推动陶瓷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人才培养。

中共建水县委副书记、县长钟红荘指出,建水紫陶是千年文脉孕育的璀璨明珠,正迈向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新阶段,建水将全力搭建好交流平台,诠释丝路精神,期待以陶为媒深化文明对话,推动陶瓷文化遗产的守护与创新。

韩国檀国大学陶艺系教授、博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协会(IAC)会员金炳律在发言中表示,陶瓷是心灵相通的桥梁。本次展览是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展现了亚洲“自由、尊重、平等、多元、包容”的文化精神,艺术家们将为构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世界贡献智慧。

据了解,本次陶瓷展会涉及12个亚洲国家,展出作品361件,涵盖传统陶瓷、现代陶艺、陶瓷设计等多个领域,展出分为丝路遗韵、时代新声、匠心传承、设计未来四个板块。

此次活动是红河学院贯彻落实国家文化强国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完善建水紫陶产业教育、科研、实践体系,提升建水紫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水平,让建水千年紫陶走向国际,在交流互鉴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为亚洲陶瓷艺术的繁荣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文/王蕊)
来源:红河学院
编辑:高丹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