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鲁少辛)10月25日下午,拱墅区第十三届中小学生“运河公民节”分会场活动在杭州市和睦小学、和睦社区如期举行。杭州市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赵燕,和睦街道党工委员詹丽萍、副主任应玉兰,拱墅区教育局德体卫艺科科长王李青,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吴林富书记,教育局组宣科关工委张莹,拱墅区少工委、学校少先队负责人王茹茹,拱墅区劳动教研员陈莹等,学区所在的社区书记、兄弟学校的校领导,家长、居民、学生代表共同参加了这次活动。
本次“运河公民节”活动以“潮起运河 当燃非遗——运河非遗我来传”为主题,通过非遗作品展示、非遗项目体验、非遗文艺会演等三个板块进行,旨在引导同学们在参与中学习,热爱并传承大运河文化,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文化自信,担当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童创作品 展现非遗之美
活动的第一板块是“运河非遗·童创展”,该活动展示了和睦小学师生结合非遗技艺创作的优秀作品,包括书法、篆刻、剪纸、纸版画、衍纸、扎染、竹编、花草灯、编织手工布艺、纸鸢(风筝)等。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展示了学生对非遗文化的独特理解和创新实践。
家长和社区居民纷纷驻足欣赏孩子们的创作,有的作品中运用了传统元素与现代手法的结合,如彩色编织与线描画等融为一体,体现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台前,不少观众拍照留念并与孩子们交流,气氛热烈。
触摸非遗 感受文化传承
第二板块“运河非遗·体验乐”的非遗项目制作环节吸引了大量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参与。茶艺区芳香四溢,篆刻和剪纸体验区热闹非凡,师生们在指导下尝试雕刻印章和剪出传统图案。在糖画摊位上,师傅娴熟地将糖浆浇成龙凤造型,学生们惊叹不已;凉皮和猫耳朵制作环节同样吸引了不少参与者,大家在欢乐的互动中学会了如何将传统技艺变成美味。
此外,工艺扇的绘制和书法的体验环节也备受喜爱。现场的氛围既充满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感受到了亲手传承非遗的成就感。许多家长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学习非遗技艺的兴趣。
非遗会演 坚定文化自信
活动的第三板块是汇报演出。活动伊始,盛华君校长致了欢迎辞。接着,会演分三个篇章,为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演出的开篇以一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绸扇舞》拉开帷幕。孩子们身着传统汉服,手拿绸扇在舞台上翩翩起舞。随着铿锵的乐器,孩子们手中的绸扇挥出了强有力的响声,展现了刚毅和果敢。
紧随其后的服饰走秀《韵古华裳》则邀请中国古典“四大美女”来到现场,她们身着华丽典雅的服饰,展现了中国古典服饰之美。接着是《龙腾盛世》舞龙表演。只见一条火红的巨龙飞到了舞台上,随着音乐上下翻腾,瞬间点燃了全场气氛。
这些节目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感,更让学生们在表演中深刻体会到非遗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内在联系。
该篇章还聚焦了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展示。首先,和睦非遗馆的视频短片带领观众了解了和睦社区在非遗上的努力。随后,非遗达人秀展示了书法、中国画、剪纸、麦秆编织、风筝制作等多种非遗技艺。学生们和社区非遗传承人共同合作,展示了传统技艺在当代生活中的应用。
在随后的圆桌分享会上,和睦社区的两位非遗传人即宫灯制作非遗传人郑光跃老师和石刻石雕非遗传人周群老师与和睦小学的学生代表畅谈“我的非遗传承之路”,分享自己的非遗故事。周群老师还现场讲解了石雕的步骤和技术要领。从他们的分享中,孩子们感受到了他们对非遗的热爱,也被他们的热爱所感染。
接下来的太极拳教学环节更是吸引了在座全体观众的踊跃参与。和睦小学的陈国力老师一直热爱太极拳。会上,他为大家展示一套完整的八式太极拳打法,全体在座观众也都跟着陈老师一起打了 起来。现场气氛再一次推向高潮。
活动最后,武术操《中国功夫》展现了学生们昂扬的精神面貌;快板表演《和睦自信说》则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宣传了文化自信和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劳动实践周的非遗成果展示中,孩子们则用朗诵、舞蹈、三句半等多种表演形式,展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和收获,体现了传统文化与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颁奖仪式上,多名学生被授予“非遗传承小达人”称号,以表彰他们在实践周中的出色表现。领导们为他们颁发了奖状和荣誉证书,并鼓励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
本次“运河公民节”分会场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展示,更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通过静态展示、动态体验和文艺演出相结合的形式,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更在实践中感受到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性。非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传承和创新。
此次活动获得了在场师生、家长和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家长们表示,这样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与非遗文化亲密接触的机会,让他们更加理解和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局领导和街道领导也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推动非遗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一次有益探索。
未来,杭州市和睦小学将继续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非遗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们在文化自信中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