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温州大学第十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圆满落幕
2025-04-15 16:40: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冯晓燕)体悟中华优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思想实践,提升语言文化素养,激发文化自信自强。近日,由温州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办,教务处、人文学院组织,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温州大学)承办的“温州大学第十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圆满收官。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主任王舜教授现场致辞,他强调中华经典是文明智慧结晶与民族精神根魂,指出诵读经典是语言传承、心灵对话、技艺展示与精神觉醒。

  面对新时代青年学子,王校长殷切寄语:诸位肩负文化传承创新的时代使命,当以声音为舟楫、情感为桥梁,让典籍文字跃动新生。既要以豪迈或婉约的多元表达激活经典生命力,更应立足温州“东南邹鲁”的文脉积淀,承继永嘉学派“经世致用”精神,在诵读中熔铸家国情怀,以人文滋养厚植青春底色。

  据介绍,本届大赛共吸引了温州大学百余名同学参赛,他们齐聚于经典诵读、诗词讲解、书法和篆刻等四个赛道,同台竞技,以声传情、以文载道,共谱中华经典的时代新声。

  在经典诵读赛道上,参赛者们各展风采,凭借扎实的文学功底和精湛的朗诵技巧诠释经典。教育学院的潘奕瑶与钱炫合在作品《等待》中,深情诉说了邓稼先与许鹿希跨越二十八年的守望,这是个人情感的史诗,更是民族精神的缩影;人文学院曹光豪、彭帅、丁熠冬、叶佳诚四人组的作品《月光下的中国》以诗性笔触织就山河入梦的磅礴画卷;唐佳楠、张雅诗、唐森浩、石嵩言四位同学则用《诗意中国》传递文化血脉中的浪漫情怀。他们或激情澎湃,或深沉婉转,起伏停顿间精准地把握着节奏韵律,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诗词讲解赛道同样精彩纷呈,选手们聚焦经典作品,抽丝剥茧,从创作背景、诗词内涵、艺术特色等多方面进行解读。有人以柳永《八声甘州》中“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的苍茫意境切入,剖析羁旅文人的秋思哲思;亦有选手立足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浩叹,钩沉京口烽火里的壮志未酬;更有讲解者循着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幽微心绪,解码易安婉约里的家国情怀。一句句经典在选手们的阐释中重焕生机,恰似文脉长河泛起新的涟漪,既映照出千年风雅,亦激荡着当代思考的浪花。

  留学生们也毫不逊色。平上去入,抑扬顿挫,每一个发音都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饱满的热情,深沉的情感,每一处演绎都是一次文化的体认。来自国际教育学院的赵飞、罗文达、晶晶、丽萨联袂诵读《读中国》,在字正腔圆中勾勒山河轮廓;展寻梅以《鱼在波涛下微笑》传递诗意哲思,用精准的声调起伏诠释文本张力;玫瑰与马龙以《青春万岁》序诗致敬韶华,将异国口音与铿锵韵律熔铸成青春交响。他们的参与,不仅展示了温大国际中文教育的成果,也是以跨文化视角赋予经典新的生命力,这正是中外文明互鉴的生动实践。

  据悉,温州大学将以此次赛事为契机,搭建起连接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的文化虹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创造性转化”实现“破圈式传播”。

  此次大赛获一、二等奖的部分同学,将被推荐参加浙江省第十三届大学生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