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家风大语言模型发布 嘉兴南湖学院主办研讨会吸引120余名专家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潘晓侃 叶丰收)4月19日,由嘉兴南湖学院主办的“中华优秀家风文化传承研讨会暨‘平湖风颂’文旅项目咨询会”在嘉兴平湖举行。活动以“中华优秀家风文化的研究范式与传承体系”为核心议题,政、学、企界120余位权威专家学者汇聚,共同探讨家风文化的当代价值与科技赋能下的传承路径。
现场,嘉兴南湖学院联合南京农业大学重磅推出中华优秀家风大语言模型。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该模型输入“忠”“孝”“悌”“节”“养”“恕”等关键词后,模型会迅速根据文本内容生成了海量的历史故事、古籍文献等相关资料,一个个在历史长河中的家风故事“跃然屏上”,深入人心,令人惊赞。

开幕式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在致辞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充分挖掘和利用优秀家风传统的资源优势,将其转化为推动时代前进的精神动力。
顾秀莲提到,嘉兴南湖学院组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暨新文科综合改革基地,在破解中华优秀家风文化传承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上,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这表明高校能够成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支撑。
她还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坚持正确的方向和原则,二是做好研究阐释和现代转化,三是汇聚多元主体协同合力。
浙江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朱鸿飞从历史深处、现实观照和研究创新三个维度,阐述了家风文化的精神密码、当代价值与时代使命。
嘉兴南湖学院校长、二级教授、博导贾文胜在致辞中介绍了嘉兴南湖学院办学基本情况,他从“国家有要求、地方有需求、大学改革有诉求”三个维度阐述了学校关注家风、勇于承担家风传承的时代责任。
在随后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家风文化与新文科改革的系统思考、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家风大语言模型建构等议题进行主旨发言。
其中,贾文胜从“家风传承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人文经济学视角下家风文化繁荣的对策思考”“文旅融合的典型案例:婺州南孔家风馆”三个维度,系统性阐述了嘉兴南湖学院在家风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域的实践探索。
当天下午,召开“平湖风颂”文旅项目咨询会,与会专家就项目进行了充分交流,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后续,随着项目落地,平湖市有望打造成为全国家风文化传承与文旅创新的标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提供全新范本。

优秀家风文化源远流长,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其创新性传播带来全新机遇。近年来,嘉兴南湖学院始终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国内较早成立了家风研究院,长期深耕家风研究与传承,积极参与体现优秀家风文化在内的相关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教材的编写和建设,公开出版学术专著《解构家风密码》,首创“儒家五常+天人物我”理论范式,构建于人“忠孝悌节养恕”、于己“勇俭让慎省”33个维度99个节点家风体系,为中华家风大语言模型提供了“编码基底”。学校大力拓展家风育人社会功能,积极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先后建成了婺州南孔儒学馆、婺州南孔家风馆、永康西溪家风馆等,目前在建“平湖风颂”家风馆。
本次活动期间,嘉兴南湖学院还联合杭州有耳文化,推出小品《怀橘遗亲》《七重门内》,感人肺腑地演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家风的忠孝内涵和育人力量。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