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戴哲茹 徐胜哲)4月23日上午,温州市大中小学“家校医联盟”成立仪式暨浙江省高校辅导员家校医协同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温州医科大学举行。该联盟由温州市委教育工委指导,温州医科大学牵头组织,协同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及社会力量,构建“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温州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张维凯,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章成斌出席仪式并讲话。全省高校学工部负责人及学校二级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张维凯表示,此次成立温州市大中小学“家校医”联盟,构建“家庭筑基、学校主导、医疗护航、社会助力”协同育人新格局,既是对过去成功经验的继承和发展,也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家校社协同育人”要求的具体行动,为破解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探索形成切实可行的“温州经验”。
章成斌表示,家校协同是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医校协同是守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坚实屏障,唯有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同心同行,才能为学生全面发展织密安全网。温医大将以联盟成立为契机,重点推进机制共建、能力共提、资源共享工作,推动形成“经验互鉴、资源互补、成果互享”的良性发展格局,助力提升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活动举行了温州市大中小学“家校医联盟”成立仪式,并为牵头单位和联盟单位授牌。
据介绍,联盟联合温州市12所高校及温医大附一院、温医大附二院4家设有精神医学专科的三甲医院和各县(市、区)教育局,通过校际交流、家校沟通、医校合作等方式,在科普宣传教育、心理健康服务、危机监测预警、干预处置帮扶等一系列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家校医协同效应,力争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推动校际师资、医疗专家资源共享,打造全国领先的家校医协同育人“温州模式”。
在“家校医协同育人”圆桌论坛上,专家学者围绕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展开专题访谈,剖析学生心理行为特征与家长群体变化,直面家校沟通的现实困境,共同研讨家校医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
此次活动还同步启动全省高校辅导员家校医协同能力提升培训,培训围绕“家校医”协同育人主题,设置沟通技巧、会商机制、实操演练及临床观摩等模块,采用“理论+实践”“课堂+医院”双结合模式,重点强化辅导员在危机干预和多方协同领域的专业能力。
近年来,温州医科大学在家校医协同育人方面先行先试,创新成立浙江省高校首家“家长学院”,开设家长云课堂、家长开学第一课,定期举办新生家长会和生源地家长会,开展“敲开家门,走近心门”辅导员家访,构建家校共育机制。同时,学校还与4家附属医院深度合作,打通双向绿色通道方便学生就医,邀请精神科医生入校开展评估、案例研讨和科普讲座,定期选派辅导员到医院进修,提高心理健康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